红色精神照我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9 20:29:29
昌邑市党性教育基地服务中心 李园园
大家好,我是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红色宣讲员李园园。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红色精神照我心》。
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教学点,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从2019年6月开馆以来,已经接待干部群众7万余人次。在参观的学员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朝气蓬勃的学生,也有扶老携幼的一家几代人。作为一名红色宣讲员,我最真切的感受就是,为他们讲解的过程,也是自己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
2019年8月24日,我们接待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两位耋耄老人带领自己的儿孙十几口人,来到陈列馆,迫不及待地走到“一门六英”的雕塑前。两位老人抚摸着雕塑,老泪纵横。她们便是这组雕塑中孙阁田的女儿。那天,老人向我回忆道,父亲孙阁田是昌邑都昌街道渔埠村的一位老实本分的庄稼人,育有6个儿子,4个女儿。日子虽然艰苦,但孙阁田想着等孩子们长大成人后,日子就会越来越好。然而,美好的期盼被侵略者践踏得粉碎。
1938年初,日军侵占昌邑城,到处安设据点,拉网扫荡,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而就在此时共产党在昌邑北部发动起义,建立了武装队伍,与日伪顽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孙阁田从自身苦难的经历和八路军的言行中认识到,只有跟共产党走,穷人才能翻身。就这样,他产生了让儿子去参军的想法。
其实,孩子本可以都留在身边,可在家与国之间,这位普通的农村老人毅然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
1945年,噩耗传来,孙阁田的四儿子不幸牺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是常人所难接受的。但经历丧子之痛的孙阁田作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他要把唯一在家的三儿子也送上前线。乡亲们都劝他说:“你身边得留个孩子给你养老送终啊!”孙阁田擦着眼泪说:“这打仗哪有不伤人的,为了让咱老百姓有安生日子过,牺牲也值得。”他还说“家里有人民政府照顾,儿子不在家也没关系,但前线多一个人,就多了一杆杀敌的枪!”就这样,他的六个儿子都上了战场。
1945年中秋节,孙阁田的家乡已成为解放区。县政府为了表彰孙阁田一家,敲锣打鼓将刻有“一门六英”的牌匾挂在了孙家大门的门楣上。那天,身戴大红花的孙阁田内心既高兴又沉重,他心里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儿子们,牺牲在战场的三个儿子永远是他心里的痛……
一晃七十载,天涯两相隔。那天女儿握着父亲雕像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着“难受,难受”。这份难受不仅是对父亲的以及兄弟的思念,更是对那段战争岁月的感叹。
临走前,老人对孩子们说:“给你们的姥爷和六个舅磕个头吧。你们都要好好干,咱不要给你们的亲人丢脸啊。”就在那里,子孙后代齐下跪,与逝去的亲人进行了一次跨时空的对话。
这一跪也把我的心彻底揉碎了。那时的我,刚从事讲解工作不久。以前,我总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他们被记录在历史课本上,存在于红色电影里。可从那天起,我突然感受到,英雄,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三年来,我搀扶着一位又一位老党员、老战士来到这里,听他们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也感受到了革命前辈的伟大。在战争年代,正是有太多像孙阁田老人这样顾大局、识大体的老前辈,才有了革命队伍的不断壮大,正是有了像孙家六兄弟这样的热血男儿,才有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才有了新中国的今天!
在讲解的每一天,我都被这样的革命家庭和英雄人物深深触动着,也激发了我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先辈们是革命历史的创造者,而我愿做革命精神的传承者。红色革命精神,不因时代变迁而失色,更不因岁月流逝而黯淡。作为一名红色宣讲员,我愿意通过自己的讲解,把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江山千秋永固!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