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城的东南方向风景秀丽的桃林山区,坐落着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独特特色的学校。校园内书声朗朗,绿阴鲜花簇拥,处处呈现出蓬勃生机。它就是诸城市第四中学。
近年来,诸城四中抓住机遇,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农村学校办学之路。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德育基地、潍坊市规范化学校、诸城市教育创新先进单位、诸城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无不彰显着这座拥有五十五年历史的老校的发展历程。近日,记者走进这所老校探索它的发展历程
―
诸城四中把学生素质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摆位,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办学理念,狠抓养成教育,突出活动育人特色,全力构建高效课堂,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培养出了大批“合格+特长”的学生。
狠抓养成教育促成长
学校明确提出了“习惯决定品质,品质成就未来”的育人理念,确立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的培养目标。从养成教育入手,从小事做起,做细、做实、做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
学校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强化细节关注。从新生入学教育抓起:分发《诸城四中学生手册》,明确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上操站队、床铺整理、说话走路、课堂发言、晚自习学习等方面制定了细节要求,做到项项有规章、制度校本化。学习上则强调学生养成“观察、读书、思考、动手”的四种习惯。学生在集体就餐过程中,学校从文明、卫生、健康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了使这些要求学生能够接受,并逐步形成习惯,学校在教学楼门口设有班级量化得分表,将每天存在的问题详细登在上面,督促整改,并且做到天天公布、周周通报、月月总结,并把成绩作为班级评优的依据,进行奖励。这些措施,培养起了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学生自觉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不断增强,启发知校、爱校的情感,努力实现“养成好习惯、收获好品质”这一目标。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读书,学校团委与图书室根据学生的年龄规定了各年级学生在文学知识、名人传记、科学趣谈等方面的必读和选读书目,以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人人多读书的终身学习的目标,召开“我与好书共成长”的主题班会,不断把读书活动推向深入;开展“我读书、我快乐”征文活动。让每个学生回顾读书对自己带来的快乐,对自己的成长;以“读书节”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我的读书笔记”展览,让学生相互学习提高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学校着重坚持教育形象化、管理人文化。教育方面突出了“十个一”(一语、一歌、一话、一报、一刊、一播、一会、一评、一论、一活动),以此来引领学生远恶向善,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管理上强调全员参与、全面督导。教师考核中加大“育人”的分值,评教中增加了“老师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制止和矫正”的评价指标。同时努力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由被管理者向管理者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自身行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由“为什么这么做”到“必须这么做”的蜕变,使全体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行为基础。
强化励志、理想教育。针对现在学生独生子女的特点,学校号召学生把学习当作天职,把激情化为动力,把理想变成现实。勉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每天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正确对待挫折,积极自我暗示,自立自强自信,努力实现学生学习上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品行上由“不敢犯错误”到“不愿犯错误”的转变,管理上由“我被管理”到“我管自己”的转变,发展上由“要我成才”到“我要成才”的转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诸城四中的学生自入校起就制定好自己的三年目标与每学期目标,在心中树立一名榜样,“比学赶帮超”来实现人生理想。学校进一步开展“一月一主题,一年级一特色”的专题教育,分层次、有梯度、循序渐进式对学生进行理念教育。团委充分挖掘环境育人功能,让墙面、地面和桌面“说话”,学校增设公告栏,宣传橱窗,宣传标语;党报订到班,广播、电视到教室,将学生所画的主题为中华传统美德、祖国山河、励志书法等作品装帧后悬挂于教学楼走廊内,通过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构建花园式学校,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组织学生不定期观看励志电影,广泛宣传先进人物自强不息的事迹,表彰“三好生”、“进步之星”、“优秀团干部”、“先进班集体”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挖掘特色育人长技能
李加福校长告诉记者:“我们把社团活动作为载体,为学生树立信心、发展特长提供相应的支撑。通过为学生社团活动搭建平台,提供资源,让学生得到高水平差异化发展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近两年来,诸城四中在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建设中,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依托,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闪光点,增强获得成功的自信心,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学校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完善提高社团活动内容,构建多姿多彩的校园环境。
学校采取以教研组―――科任教师―――学生为主线,广泛成立各种社团兴趣小组和知识讲坛;以校团委―――团支部、班委会―――学生为主线,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两年来,学校先后成立了求索文学社、科技创新社、极限天空篮球社、书法社团、Show健美操社、摄影爱好者等12个社团,让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全面提高。为了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扩建了操场,腾出了空余教室,开辟了活动阵地。学校每学期评选出优秀社团积极分子,激发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在锻炼中成长。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生活技能,诸城四中多方面积极挖掘开发校本课程。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写字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本着“尚德、添能、立人”的原则,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开设了书法课,并开发了《书法与人生》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导向,以学生掌握系统的书法知识、技巧为切入口,以学生创作书法作品为形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激发了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使青少年在进行汉字的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耐心的学习习惯。
据了解,下学期诸城四中还将根据山区茶资源优势,开发《茶文化》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
学校还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社区德育教育资源,建立了诸城市润生淀粉有限公司、恒升茶叶生产合作社等社会活动基地,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感悟社会发展、感恩社会培养、立志做现代文明人,将来回报社会。
构建高效课堂提质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有效课堂,培养合格人才需要学校扎扎实实地抓好课堂教学工作。诸城四中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运用“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并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共有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围绕问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助互学,共同提高;小组展示,教师点拨,交流提升;质疑问难,总结概括,训练拓展。
教师运用该模式的要领有三点。先自主后合作。自主是合作的前提,教师有效的组织是教学的关键;合作学习的任务、方法、要求、纪律明确是提高合作质量的保证。先小组后全班。组长是小组展示的组织者,是确保组内人人都参与的管理者;教师是小组在全班展示的组织者,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竞争的小组展示和小组补充氛围,及时捕捉有价值的课堂信息,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将学习引上深入、推向高潮。先质疑后训练。质疑问难是对一堂课学习情况的简要总结,更是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提升;训练是检验,也是强化。教师根据实际,灵活变通,努力实现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听为思、变学为练,教室变学室、讲堂变学堂,使教与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变成一个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的完整过程。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师生互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
强化过程管理,对教学过程实行全程跟踪。领导班子深入课堂,抓好教学三大环节(备课、上课、课后)的检查,使教师能够深入分析教材,从教材本身着手,切实提高学生能力。实行推门课、招呼课并举的方法,每周都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授课情况。通过听课、评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老师要上好常态课,做到目标让学生清楚,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规律让学生发现,收获让学生交流。
为更好地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学校还加强教师培训,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改革教学评价,修订了《诸城四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加强教学调控,研究课堂,开展听评课一条龙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摸底课、学习汇报课、多媒体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课等公开课,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