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荣田通讯员王志顺)晚霞、落日、一望无际的海岸线,一排排银白色风机或成队列,或成方阵,似巨人般迎风而立,蔚为壮观,在滨海区疏港公路一侧紧张施工的中国国电风电场一期项目,8月底即将并网发电……近年来,滨海区积极构建新兴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绿色能源产业正加快形成规模、产生效益。
高点定位,加速绿色能源产业布局。滨海区把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作为滨海新城未来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强化“蓝色、高端、高效、生态”理念,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低碳绿色发展战略上抢占先机。在滨海新城“一城四园”的总体规划中,规划了绿色能源产业园,积极培育绿色能源产业,并作为重点发展和突破的园区。在发展绿色能源方面,滨海区充分发挥海岸线长、风力强劲、光照充足和滩涂、浅海、盐田广阔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潮汐发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努力打造一个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主的设备制造基地和绿色能源产业基地。据滨海区新能源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滨海区正加快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园的建设,像国电风电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500吨,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
政策撬动,绿色能源项目如火如荼。没有项目的推动,就没有绿色能源产业的强势崛起。滨海区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出台了加快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各类政策文件,对落户绿色能源企业在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重点支持,同时在对外招商时将绿色能源项目列为重点推介项目,为绿色能源项目落户筑下“引凤巢”。在优惠政策的撬动下,众多能源巨头纷纷落户。目前,国电、华能等电力企业全面动工建设,华能一期风电项目并网发电,中海油盐田风电项目已签约立项,正在积极推进。同时还有台湾大同光伏制造项目、中节能光伏发电项目、大唐风电项目等也正在洽谈中。
拉长产业链,打造风电“产学研”一条龙。当前,滨海区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正步入发展快车道,通过国电、华能等能源巨头的“辐射”,有效带动了整个绿色能源产业链的迅速聚集,众多装备制造企业投来“橄榄枝”。目前滨海区已有广渤海重工、宏天钢塔等多家生产风力发电设备公司,逐步形成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安装发电的一条龙产业链。同时,滨海区依托国电、华能等能源巨头,逐步建立风电研发中心。去年年底,国电集团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风机设备制造基地进行了奠基仪式,该基地总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海上风电研发中心,是国电联合动力“风电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15年末,滨海区绿色能源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绿色能源产业正成为该区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蓝色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