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民殷乃新王守文
近年来,安丘市实验小学秉持“经历是教育第一生产力”的育人思想,坚持“学生实践与体验的天空有多辽阔,彩虹就有多深远”的育人理念,实施了“亲力亲为生活实践教育”,科学构建起亲力亲为实践教育体系,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亲力亲为生活实践教育的内涵
“亲力亲为生活实践教育”是指学校建立起学生的生活实践教育体系,挖掘有助于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课外实践活动资源,使学生的实践与体验时时可见,处处皆有;同时,使学生在亲力亲为的过程中观察、思考、想象、动手、感悟、体验、创造,以此达到提升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实现学校育人的价值取向。
亲力亲为生活实践教育的构成体系
学校着力构建起“亲力亲为生活实践教育”的五大体系,使学生参与的课外实践活动做到常态化、长效化。
体系之一:亲力亲为的校园传统节日。安丘市实验小学的校园传统节日包括四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让每位学生都能从节日的庆祝中获得体验与成功。四个校园传统节日是实现“亲力亲为生活实践教育”内涵的最有效手段和载体。
体系之二:亲力亲为的作业改革。学校积极实施“减负增效的发展性作业改革”,设置了“养成性作业”,就是每名学生在校外闲暇时间必须完成的“四个半小时”:一是亲力亲为的半小时读书;二是亲力亲为的半小时干家务;三是亲力亲为的半小时看电视;四是亲力亲为的半小时体育锻炼。
体系之三:亲力亲为的学科一字工程。“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安丘市实验小学在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实施有效的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开发了学科“一字”工程,如语文一字工程、数学一字工程、科学一字工程、英语一字工程、美术一字工程。
体系之四:亲力亲为的小课题研究。安丘市实验小学的学生每月必须进行一次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每学期亲历小课题研究五个,每年参与小课题研究十个,小学六年一共参与六十个课题的研究,这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体系之五:亲力亲为的系列化德育活动。学校一直开展小学生德育系列生活化活动,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实践中接受教育,提高服务社会的基本能力。
亲力亲为生活实践教育的保障机制
课程保障。学校把“亲力亲为生活实践教育”列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开发为校本课程。如:针对作业改革开发的作业课程,主要对作业改革中学生参与的“四个半小时”进行指导和评价。
资源保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学校利用家长资源开发出的实践活动课程就有十多种,学校开发的家长资源是对“亲力亲为生活实践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
多元评价保障。学校针对“亲力亲为生活实践教育”建立了促进学生课外能力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改革传统评价模式,把“三好学生”评选改革为评选“综合素质优秀生”和“专项素质优秀生”;实施“小名人”认定制度。在每年庆祝“六一”节期间,组织各类“小名人”评选,对某一方面特长突出的学生命名为校级小名人。学校还实施校园吉尼斯申报鉴定制度,学生的某一专长特别出色,出类拔萃,学校命名为校园吉尼斯创造者。
安丘市实验小学通过实施“亲力亲为生活实践教育”,打造出学校育人的第一生产力,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