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读书 收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盘点适合收藏的红色品种
青花魅影
流通纪念币逆市上扬
《兰亭论辩》拍出1380万元
三毛台北地图
历史的碎片
忠诚与背叛
《目耕轩诗集》序
闪烁在心灵深处的爱
2011年7月8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花魅影
◎谭真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大罐
  台北故宫藏宣德年制岁寒三友纹碗


  一抹悦目的青蓝,在雪白的瓷面晕开,炫蓝的花衬着洁白的底色,形成强烈的色调反差,明洁中透着素雅,沉静而内敛,清新而恬淡,让人百看不厌,哪怕历经千百年仍散发独特魅力。

  青花瓷又名白地青花瓷,属釉下彩,是用氧化钴原料,在陶瓷坯体描绘纹饰,外施透明釉,用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发色鲜艳,着色力强,呈色稳定且烧成率高。青花瓷发源于唐宋,元代走向成熟,明清时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历来是瓷器收藏界的主角,元代青花的稀少,明代青花的意趣盎然,清代青花的繁复精美,各呈特色,争奇斗艳。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史称“永宣青花”,与成化斗彩一样,都属于青花瓷器的里程碑,这期间的瓷器胎骨细腻,用釉肥润,因广泛使用著名的“苏麻离青”料,色彩浓重青翠,发散性好,殊有韵味,是青花中的名品。清代康雍乾三朝,收藏界称为“清三代”,这期间的瓷器制作达到巅峰,无论官窑或民窑,均做工精美,大气凝重,著名的康熙青花五彩、雍正斗彩,如今都成为瓷中珍宝。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清人描写青花瓷的诗句,反映着前人对青花的钟爱,青花的“青与白”恰隐喻了“清白做人”的古训,在封建社会即备受文人推崇。传世青花瓷“粉丝”众多,历来是收藏品拍卖会上的宠儿。2005年7月12日,一件描绘了鬼谷子下山图的元代青花瓷罐,在伦敦佳士德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最高拍卖纪录。这是一件中国青花瓷器在诞生700年后,带给世人的震撼。

  青花瓷让CHINA的国名走遍世界。16世纪以前,中国瓷器主要通过西亚及阿拉伯国家流向欧洲,那时的中国瓷在欧洲是名副其实的罕物。1522年,即大明嘉靖元年,葡萄牙商人开始批量运输中国瓷器,这期间正是青花瓷如日中天之时。康熙中期,中国瓷器的欧洲市场走向成熟,每年出口的瓷器达百万件。雍正十二年,销往荷兰四十万件瓷器,半数以上是青花瓷。万里海路舶来的青花瓷让外国人如此喜爱,虽价格昂贵,仍被欧洲各国王室、贵族抢购一空,他们将瓷器的把手、口沿、圈底包镶了黄金,小心陈列在橱柜里,只有最尊贵的宾客才有机会品尝到这些瓷器盛放的美酒珍馐。那些历经岁月的青花,曾让多少“金发碧眼”们心生艳羡。

  青花瓷也并非如此攀附权贵,明清两代,既有生产皇家瓷器的官窑,也有生产民用瓷器的民窑,同样的青花,比之官窑瓷器的严谨刻板,民窑画风反而率性粗犷,多姿多彩。每件古老的青花作品,都是一幅创意的国画。无论画法与意境都师法传统,带着千百年的分量,一笔一划,一勾一点,不失法度,或翎毛花卉、梅竹菊石,或山水云霞、草亭秋树,又有远峰夕照、晚归孤舟,跃然而出,比纸质的水墨更添了无限清雅。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周杰伦一曲《青花瓷》余音婉转,扣人心扉。今天,被称为“国瓷”的青花瓷愈加展现迷人风采,无论是用于观赏的瓶罐,或是家用碗碟,都为人们家居增添了几许清丽隽逸的色彩,而那些传世的古老青花作品,则成为历史的传承,永远是瓷器收藏者博古架上的最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