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众志成城闯险隘
山东诸城恐龙化石发掘点惊现“龙立方”
泰国举行国会下议院选举
欧元区决定向希腊发放第五批贷款
四川茂县泥石流致有毒气体泄漏125人送医
2011年7月4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志成城闯险隘
―――我国成功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仍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与灾害抗争的历史。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不仅战胜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还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等经济社会领域的风浪。在危机险隘面前,“众志成城”成为中国人最响亮的口号。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降临华夏大地―――

  肆虐的非典疫情,使得那一年的春天躁动不安。成千上万的医务人员冲上抗击非典的最前线。

  面对严峻疫情,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及时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向全党发出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的号召。国务院先后召开10多次常务会议,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重要防治措施;制定并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防治工作纳入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国人不会忘记―――

  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重创中国大地。

  面对严重灾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迸发出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伟大力量,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

  在接下来的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面前,党中央果断决策、周密部署,全国人民紧急应战,风雨同舟,以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夺取了一次次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中华民族对灾难的铿锵回应。

  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对策,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重大举措。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2005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汶川地震5个月后,国家立法机关修订防震减灾法,提高学校、医院的抗震设防标准,并对应急救援机制、过渡性安置、灾后恢复重建等作出相应调整。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发生着深层变革。“以前,人们对灾害的重视不够,认为灾害是不能预防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卢耀如说,“这些年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国家到普通百姓,大家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普遍重视。”

  与灾难抗争,在灾难中成长。

  无论是猝不及防的重大自然灾害,还是骇浪惊涛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勇立潮头,沉着应对,于灾难中托起兴邦伟业。

  2008年末,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受到重创,国外订单骤降,大量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失业人数增加……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就在当年年底两个月的时间里,胡锦涛总书记三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果断制定和推出重大举措。判断之准、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世界为之瞩目。

  在准确研究判断形势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及时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果断及时、灵活有效的应对,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趋势。2009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令人惊叹的“V”形反转,在全球率先实现回升向好。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无论是滔滔洪水,还是无形病毒;无论是撼动山岳的特大地震,还是牵动全球神经的金融危机,实践证明,只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据新华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