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纪念建党90周年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秋之白华:革命者的生命礼赞
光辉岁月红色经典(四)
《暗红1936》后“潜伏”时代
《百年情书》:少年中国说
2011年7月1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辉岁月红色经典(四)
红色电影回顾之潜伏篇□本报记者陈文
  《东风雨》
  《风声》


  中国共产党建党后,蒋介石领导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采取镇压屠杀的反革命政策。为了生存和斗争,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秘密状态,中央特别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共特科,成为当时中共中央最高保卫机关。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斗争,经历了腥风血雨的磨难、斗智斗勇的历险。

  在国内的电影中,不少取材自中共地下党斗争的事迹,以惊险片样式摄制的影片,故事紧张曲折,跌宕起伏,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节安排千回百转,悬念不绝,主人公又常常是文武全才,足智多谋,身怀绝技,临危不惊。本期汇集历年摄制的有关表现地下党的故事影片,根据故事中的真实背景进行一次历史性的回顾与欣赏。

  《英雄虎胆》(1958年)

  确切地说,《英雄虎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地下党电影,故事发生在解放初期的广西,我军侦察科长曾泰乔装打扮、深入虎穴,成功剿灭反动特务团伙。我国老一辈著名导演严寄洲擅长好莱坞式的情节剧电影,因此本片情节紧凑、悬念迭出,片中俊男美女、土匪特务,各有神貌,让几代观众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令老影迷们印象深刻的是电影里著名演员于洋饰演的曾泰与王晓棠饰演的特务阿兰一起跳伦巴的独特场面与情调,为在上世纪50年代的人们提供了一次新鲜的视听感知与体验,更让当时的观众大开眼界,纷纷效仿,成为了人们私下里审美追捧的对象。

  

  《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

  

  在那个模式化英雄的电影时代,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饰演地下党员李侠,影片跳出了同类题材影片的通病,没有过于渲染地下工作者的神出鬼没,而是用十分朴素的笔触,着力塑造了一个忠心耿耿、临危不惧的共产党员形象。

  孙道临老师将一种富有质感的柔性注入了刚性的敌后英雄形象,这既发挥了他自身的优势,同时体现出了工农干部的坚定与质朴。在电影的最后,李侠在被抓捕之前,镇静地向延安发出“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的信号,这一幕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年)

  

  严寄洲导演的另一地下党题材力作,本片根据李英儒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可以说是反映中共地下党的划时代杰作,导演在单一的地下革命斗争的主线中,穿插了男女之间含蓄而真挚的爱恋这一最能感染人的感情副线,赋予了本片独特的电影艺术表现魅力。重点突出了金环和银环这一对双胞胎姐妹真挚感人的人物形象,而且增添了原作所没有写到的情节,通过独具匠心的安排,使影片在故事铺陈和人物塑造上得以升华。

  著名演员王晓棠一人分演两角,将金环的刚强泼辣与银环的文静善良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王心刚饰演的男主角杨晓冬儒雅、俊美,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偶像。男女主人公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对敌革命斗争坚强不屈的鲜明个性在影片中自然流露,令人难以忘怀。

  

  《风声》(2009年)

  

  作为近年风靡一时的谍战文学作品的电影翻拍版,《风声》开辟了一个新的类型,它不再将地下党放在电影中闪光的位置来描绘,而是依靠观众的推理与猜测一步步揭开悬疑,深入真相。紧凑的节奏推动故事一步步发展,隐藏的地下党与敌人斗智斗勇,其中的惊心动魄与血腥惨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我们观众来说,《风声》的暗色调与神秘感是吸引我们解读那些鲜为人知的地下工作者的一层面纱,而请出聚光灯下的地下共产党员的千张面孔,让我们更加深入他们真实的生活,他们可能是忠肝义胆的革命者,也可能是隐藏在娇小姐或富少爷面具下的不屈灵魂,他们的故事也更应被铭记,更应该被世人了解。

  

  《东风雨》(2010年)

  

  与《风声》因封闭的环境而放大的恐惧与悬疑不同,《东风雨》表现的是当时已经成为“孤岛”的上海内部与周围深藏的暗涌,跑狗场里喧嚣欢腾,仙乐门里醉生梦死,范冰冰的绝美一笑倾国倾城。

  然而,这是1941年,此时的上海是中国的伤口,是全世界势力斗争的旋涡,男女间谍、双料间谍、共产主义战士、情报掮客、密码、暗杀这一切都密集在上海租界弹丸之地,在这个充满了欺骗和背叛的地下世界里,追捕者和被追捕的人,在这片黑暗中载沉载浮。最后欢颜对地下党安明的一句台词是照进这个黑暗世界的一道光:“你看那黑暗中的蝙蝠,一半兽,一半鸟。我和你在一起只是想做鸟,往有亮的地方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