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南部的桃林镇,山峦起伏,林木茂密,绿水长流。向阳避风的山坡上,一丛丛茶树苍翠欲滴,一片片茶园四季常青。
桃林镇山东头社区党委书记王景昌,和茶叶结缘20多年了,带领乡亲们发挥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我国最北的茶叶生产基地,颖青、碧龙春、怡明等北方绿茶精品香飘万里、名扬四海。
1985年,高中毕业后的王景昌在自家承包的2亩山地里,栽茶树,采茶叶。那时候,当地产的茶叶,没有什么名气,拿到市场上叫卖,根本无人问津。王景昌精挑细选出一批上等的茶叶,装入几个暖水瓶,几经辗转找到青岛市政府办公大楼,装扮成政府机关的服务人员,“混”进大门,径直找到分管市场的副市长。
“我是诸城的农民,在自己的茶园里种了一些茶树,炒了点茶叶,请领导品尝品尝!”王景昌实话实说。见他模样憨厚、说话实在,副市长接过茶叶答应尝尝再说。过了几天,王景昌接到副市长打来的电话,说茶叶很不错。王景昌的“莽撞”和“执着”,终于让诸城绿茶叩开了青岛市场的大门,又逐步打开了其它地区的销路。
2003年,王景昌在当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诸城市茶叶协会,并担任会长,把种植茶树的茶农、炒制茶叶的加工户,还有经销茶叶的经营户组织起来,化零散为整体,抱成团闯市场。
2004年,王景昌组建了诸城市北端茗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建起诸城市颖青茶厂,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清洁化绿茶生产流水线,推动有机绿茶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在他的带动下,会员们在当地建立了400公顷无公害绿茶基地,并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有机绿茶基地认证,不仅提高了茶园的管理水平,还促进当地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壮大。
在桃林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鼓舞和感召下,王景昌结合绿茶产业发展趋势,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带着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四处拜师学艺。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的农业专家和茶叶专家在这里设立了北方绿茶科研基地,定期技术指导,送科技入户,让茶农懂得如何科学地种好茶管好茶。
目前,诸城绿茶已经形成了“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一体化、产业化发展格局。协会和企业辐射带动了周边40080户农民,他们管理茶园的收入,由原来的每亩4000元增长到2010年的12000多元,日子越过越滋润。王景昌也先后荣获“优秀党支部书记”、“潍坊市农村实用人才”、“新中国60周年茶事功勋”、“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王景昌是个大忙人。在当地,他指导会员种植茶树,管理茶园;对外,他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引进优良茶树品种,聘请专家。面对诸城绿茶,品牌“小、多、乱”的状况,王景昌多方征求意见,作出了一个决定:注册“诸城绿茶”地理标志商标。
“当地的茶叶只有拥有一张统一的‘诸城绿茶’名片,才能摆脱有实无名的尴尬,才能经受市场的砥砺,逐步走向强大,走向兴盛。”王景昌说。请教专家,查阅资料,历经7个月时间,数易稿件,王景昌写出了诸城绿茶标准,并最终顺利通过审定。
《诸城绿茶标准》制订之后,实施标准化生产有了依据,也为扩大市场份额找到了一条必由之路。看着这一系列的成果,作为诸城茶业的领军人物,王景昌脸上绽开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