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活动,你是否发现你以前所没有发现的优点?当你听到、看到同学对你优点的轰炸时,你有什么感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身上的优点都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你能经营自己的长处,就会让你的生命增值;反之,如果你经营自己的短处,那会使你的人生贬值……”
这是2011年5月在潍坊四中召开的全国教育科研课题会议上,潍坊四中的谭英坤老师正在利用主题班会激发学生发现优点,树立信心。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中央教科所科研管理处处长、总课题组组长陈如平高度评价说:潍坊四中的信心教育法“破解了学校高位发展的难题,提供了科学发展的样板”。
“韩忠玉信心教育法”作为潍坊市首次以教师个人名字命名的教育法,早在2004年就在全市予以推广,近几年发展尤为迅猛,先后有200多个教育考察团前来参观考察。专家学者们在对信心教育法大加赞叹的同时,心中常常产生另一份惊诧:潍坊四中,是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这个难题的呢?
创新沟通形式让和谐在爱心中飞扬
潍坊四中的教育者们深谙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教育规律,坚决摒弃照本宣科强硬灌输的“填鸭式”德育方式,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频出怪招,孩子们与老师与家长与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就在老师的爱心呵护中融洽。
家长“下水作文”―――在韩忠玉校长的积极倡导下,学校开发了“心灵周记”本,师生家长三方坚持以“心灵周记”的方式加强沟通。“心灵周记”开通了师生家长情感交流的绿色通道,为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开辟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老师“请客送礼”―――在潍坊四中,请学生到家里吃饭,送给学生礼物“收买人心”的老师可以说比比皆是。有进步的“收买”,有问题的更“收买”。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许多老师准备了小小的礼物,比如王帅老师喜欢准备一颗棉花糖、一块巧克力等,她的礼物送出了一盒又一盒,收获的则是学生们一颗颗炽热的心。
对于问题学生,老师们更是千方百计“套近乎”。梁爽老师有一段时间发现彤彤似乎变了一个人,上课总是走神,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在多次谈话依然无效的情况下,梁爽老师请学生到餐馆大撮了一顿。师生边吃边聊,心和心的距离越来越近。回校的路上,彤彤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梁爽老师听了这些话后,心疼得不得了,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孩子克服困难,走出阴影。从此,梁爽老师隔三差五就把彤彤叫到家里吃饭,走时再让她带上新买的生活用品、食物,平时则注意及时鼓励引导孩子。孩子在老师、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很快走出了阴影,重新变成了一个乐观自信积极阳光的孩子。
师生“称兄道弟”―――踏入高中的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如果教育不得法,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很容易出现叛逆心理,而四中的老师自有妙计。他们不仅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多媒体解决学生上网好奇心,而且怪招连连,李金波老师就是一例。他在寒假、周末等时间与孩子们网聊得热火朝天,学生们一声声“波哥”的称呼,把他叫得喜笑颜开。他时不时地在班级QQ群里发个公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难题,还常常征求学生的意见。
学生“批评”教师―――高中阶段的未成年人对老师有意见往往埋在心里,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师生沟通。学校为了破解这个难题绞尽脑汁,专门在学校办公会商讨策略,“班主任信箱”就是策略之一。许多老师宁愿挨学生批评也激励学生踊跃投稿。
在潍坊四中,这种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怪招每天都在上演。潍坊四中教师许多看似离谱的沟通方式中,雕刻着的是一颗火热的“爱心”,体现的却是四中教师的人格魅力。
转变教育观念让品格在耐心中高尚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校园的和谐音符,都能享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姹紫嫣红,难度可想而知。而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成了关键。校长韩忠玉总是通过各种渠道不厌其烦地向他的团队传达这样的信息:天才与蠢材仅一步之遥,教师的人格、智能、理念的示范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习惯、造就高贵人格;教师的责任更重要的是鼓励与唤醒;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他在《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一书中说:“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有尊重、友谊、爱等方面的需要。只要正确引导他们,共同建立起新型的师生管理并非只是空中楼阁。”
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经过三年创造性的“打磨”,最终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一块块人格健全的熠熠闪光的美玉,这其中,潍坊四中从领导到老师的“耐心”功不可没。
“学生不管怎么不长进,惹我们生气,他始终只是一个孩子,是成长中的人。犯错误可以理解,是需要宽容的。教师只有做到这一点,成功转化特殊学生的可能性才多一些。”韩忠玉校长说。
加大管理力度让习惯在细心中养成
如果说未成年人习惯养成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大球,那么学校的导向与态度则是撬动这个大球的支点。潍坊四中制订的一系列教育评价机制都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如:提拔干部德育一票否决制度、师德标兵评选制度、学生综合测评制度等。四中人明白,学习成绩带来的喜悦只是瞬间的美,而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带来的喜悦则是永恒的美。在深入贯彻德育为首的教育评价机制的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干部、教师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生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都在精细化管理中逐渐养成。
学校主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的“三级督导”管理模式的实施,多方位地管理学生的学习、思想及生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三级督导成员中,潍坊四中的班主任们,尤其能让人见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的“起早贪黑”。而且,他们为了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董英燕,作为一名年轻的新班主任,自己总觉得没有什么经验,而且不太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只好用最笨的办法―――靠班。她说:“每天都会有学生问我,老师你吃饭了么?老师今晚不用查了,早点回家睡觉吧;老师,早上不用那么早来看班,我们不会迟到……听到孩子们关心的话语,觉得每天的起早贪黑,真的值了。”
做班主任做到让学生个个心疼的份上,师生关系怎能不融洽?学生的思想工作还用多费口舌去做吗?董老师考研出发之前在自己的桌洞里发现全班同学给自己打气加油的签名信时,感动得流泪了。
为了降低管理难度,在全校达成德育教育共识,每次校会韩忠玉校长都会开成一次品德养成大会,努力做到激励大家扬起必胜的风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尊重学生差异让个性在信心中完美
潍坊四中根据现代未成年人个性特征,努力抓好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积极探索多种成才渠道,专门开设职业技能课,让无法进入高校深造的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学校也多次被评为全国招飞先进单位。
学校特别关注未成年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为此专门开设了《自我设计自主发展》等特色校本课程。课程完全打破了书本知识的局限,增强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个性化,让学生在自主发展中提升信心。
学校成立了近百个学生社团,举行了400多次活动,社团变成了学生学会“互相交往、互相学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平台,变成了完善学生健康心理个性的舞台。
学校还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通过个别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心理专题讲座、校报心理专栏、网站心理专栏等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和信心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两年来中央电视台多次予以报道。
实施全员育人让阳光在诚心中照耀
一个班50多个学生,单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的。潍坊四中让所有的老师都变成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火车头。
学校大力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由学生自主填报志愿选择导师,教师再选择学生。学校再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教师的教育特点,合理搭配。每位教师承包10名左右学生,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全方位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老师们为包教学生写的评语在家长、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朱元芳老师为她的包教学生写道:李晓东,你忠厚善良,热爱劳动,总是抢着干重活累活。在生活上你艰苦朴素,不讲究吃穿。你积极参加冬季长跑训练,肯吃苦,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老师希望你要在学习和纪律上主动向先进学习,要结交益友。要多读书充实自己,知识是你永远的朋友。只要你继续努力,不放弃,一定会非常出色的。
潍坊四中的教育者们通过导师制让全体老师组成一个个“动车组”,让每个未成年人身上都洒满阳光,天天饱尝“我是老师的宝贝”的快乐,人人变成了阳光少年,令思想道德教育之海碧波荡漾。
课堂德育渗透让潜能在慧心中发挥
为了让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专题教研,并积极开展骨干教师先期上课制度和名师大讲堂等活动,把课堂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课堂语言应用上,潍坊四中特别注重鼓励为主。教师上课时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学习中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学生,以强化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课堂小组合作高效学习法在全校的推广则让未成年人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倾听与请教;在相互理解中学会了感激与陪伴;在相互激励中学会了发掘与分享;在相互点化中学会了提醒与分担。
打造书香校园让胸怀在博览中开阔
读书是培养未成年人优秀人格的良好途径。为此,学校积极倡导学生不断读书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学校不仅加大图书投入,还定期举行经典诵读会、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手抄报等促进学生读书。
2011年潍坊四中高三学生毕业典礼大会上,韩忠玉校长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激励的话音依然在耳畔回响:“我们即使没有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的气魄,即使没有俞敏洪5年读800本书的狂热,但我们至少有五年读50本书的目标,从而让你的胸怀与众不同!让你的眼界与众不同!让你的心灵与众不同!更让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我坚定地相信,四中走出去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勇于承担责任的大写的人,一个为祖国、为家乡、为父母,也为我们自己,勇敢地肩负起责任的人。有责任心的人必定能够‘鲲鹏展翅会有时,扶摇直上九万里’。”而潍坊四中的教育者们,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迎接1800名未成年新成员加入到这个自信、快乐、祥和、健康、文明的大家庭。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潍坊四中秉承“育人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把“敬业乐群,行胜于言”的校风挥洒得淋漓尽致。教师们怀揣着“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诚心、慧心”,人人变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守望者、建设者,在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之路上谱写着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