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天辟地的1921年,到新世纪“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风雨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顽强走过,并能够稳固执政60余年,且继续带领人民昂首奋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到底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90年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党的历史地位、工作中心和历史任务都发生过多次变化,但共产党人的利益观始终没有变。伴随着人民需求的不断增多,利益的不断扩大,共产党人的利益观随其组织的不断壮大,也在不断坚持并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观。为了谋求人民的解放与幸福,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直至为实现人民利益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党性的体现,也是党的利益观崇高表现。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根本利益,共产党才获得人民群众支持,最终带领人民取得革命成功,建立新中国,为进一步实现人民利益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为了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更好实现人民的利益,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舍小家、顾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党的努力下,人民群众不仅成为国家主人,享受管理国家权利,同时自己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基本利益得到实现和保障。尽管我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犯过错误,走了弯路,但由于我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出发点、立足点,是为了让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生活,尤其是我们党勇于正视错误、修正错误的负责态度,以及共产党人没有追求个人利益的事实,使我们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旗帜指引下,我们党更加注重群众利益。从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无不体现我们党在理论、方针、政策上,都是为了维护群众利益、实现群众利益、扩大群众利益。也正是由于共产党人坚持正确的利益观,奉献在前、名利在后,争先进、重品行、创一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0多年的改革开放才会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才会得到普遍的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才会逐步向前推进。
虽然,我们党已经走过九十年光辉历程,但党的使命还远未完成,以后的路还很长。为了把今后的路走得更好,走得更踏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利益观过去没有改变,现在不能改变,今后更不应改变。
国内外历史实践证明,一个政党,只有当它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时候,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人民群众也只有认识到党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时候,才会跟着党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坚持正确的利益观,就是巩固党的根基。因此,共产党人必须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实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唯有如此,党群关系才能更加密切,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才能稳固,执政地位方能得到巩固。
只有坚持始终不变的人民利益观,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利益观是共产党人世界观的外在反映,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某种程度上看,共产党人的利益观与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一致,关系相辅相成。首先,执政党的利益观影响着国家政策,制约着国家的发展方向。正是由于我们党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才有“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出台和实施。其次,党的利益观与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一致,基本要求相同。只要我们共产党人在实际工作当中时时刻刻坚持这个利益观,发展这个利益观,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得以贯彻,落到实处。第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也是共产党人利益观实现的过程。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要以人民群众为本,时刻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利益需求;统筹兼顾,就是要兼顾和协调好社会成员各方面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一句话,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在现实当中,由于共产党人的利益观具有传承、发展的特点,能否坚持得好,直接影响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
只有坚持始终不变的人民利益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最终实现。2020年,我国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就是人民群众更加宽泛利益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共产党人能否坚持正确的利益观,直接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取得成功。只有共产党人坚持正确利益观,增强党性意识、宗旨意识,自觉提高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不断强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在各行各业工作中创先争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不会落空。
在普通群众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共产党人,如何坚持正确的利益观,实现自身的价值,就显得尤为突出、更加重要。马克思曾经说过:“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换句话来讲,就是说每个人的利益总是同社会利益、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获取个人利益必须符合、服从人民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进一步指出:“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共产党人只有把自己的利益统一于人民利益之中,且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利益,才是共产党人的处事准则。所以,以人民利益为重,自觉地把个人利益的实现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使个人利益符合并服从于人民利益,是共产党人坚持正确利益观的一个根本原则。
同时共产党人还要明白,人民的利益也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利益的外延也在不断的扩展,我们的方针、政策也要体现出人民利益的发展、变化和扩展,甚至提前体现。其次,在实现人民利益的过程当中,共产党人应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作者系中共寿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