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沿着宽阔笔直的临朐县城东环路,走进该县东城街道吴家庙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40平方米的全色电子显示屏、18平方米的社区党建文化墙和20平方米的党务村务公开栏,各项惠农政策、财务收支明细、农村低保、宅基地审批等都在这里一目了然。这是东城街道发展党内民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造“阳光党务”的一个缩影。
创设载体―――打开“窗子”说亮话
5月29日,天刚蒙蒙亮,曾家洼社区居民贾洪奎就和几位早起的居民一同查看头一天刚刚更新的村务公开栏,一组组数据让他们心里觉得十分亮堂。如今,村务公开栏已成为该社区居民了解村务的一个“窗口”,居民也养成了定期查看村务公开栏的习惯。
党务公开,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崭新命题。如何破题?东城街道大胆探索,按照市、县要求,积极创设载体、拓宽工作思路,把党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
街道坚持以党员群众满意为目标,本着因地制宜、方便有效原则,投入近200万元搭建多种形式的公开平台,建设高标准的阳光党务载体。明确各支部以面积8平方米以上的公开栏为基本公开形式,规范设置村(居)党务村务、企业党务厂务和部门党务政务公开栏。属于党内公开内容的,通过党内会议、印发文件等形式公开。属于向党外公开的内容,通过“临朐e支部”、临朐东城网站、触摸屏、电子屏幕等形式公开。街道还通过召开会议、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使党务公开做到有的放矢,唤起了党员群众的知政、参政、议政、督政意识和行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目前,村、企业和部门设立党务公开栏96个、开通党务公开局域网4个、设立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14个、设立“党务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箱”96个、公布监督和热线电话96部。通过灵活多样的载体,实现了全方位公开。
建章立制―――防止党务公开走过场
“通过党务公开,把议事决策置于‘阳光’下,掏心窝地把事情讲清楚,党员和群众就不会有意见,他们就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了。”采访中,吴家庙社区党支部书记吴维智如是说。
为防止党务公开走过场,该街道多措并举不断拓展党务公开的广度、深度,实行党工委统一领导、单位各负其责、党员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党务公开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开展。同时把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年度干部考核责任制体系中,量化考核标准,完善责任环节,严格责任追究,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并确定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作为各单位党务公开工作指导员,帮助各单位开展工作。为了强化监督,街道聘请了1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等,作为党务公开监督员。为使这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他们制订了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等七项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公开的良好机制。
力求实效―――拆掉干群“隔心墙”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街道工程建设也不断增加,为消除群众疑虑,街道制订了招投标实施办法,对街道工程一律实行阳光招投标。今年以来,已招标16起,为街道节约资金863万余元。“以前总存有怀疑心理,现在党委、政府做事这么透明,还有什么不能相信的呢?”高家店村民贾乐周对此颇为感慨。
为使党务公开工作赢得民心,街道始终把群众“明白不明白、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检验党务公开效果的“试金石”,开展了“包百村、联万户、促和谐、谋发展”活动,把党务公开工作实效落实到为民办事、便民服务和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上来。街道还坚持开展每月一次的“党情公开日”活动,切实保障基层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截至目前,街道已建立党员和群众联系点110个,解决实际问题163件,调处矛盾纠纷37起,为民办事321件。
如今,在东城街道,党务“公开”了,群众“不猜”了,一堵横亘在干群间的“隔心墙”逐渐消融,党群干群同心一力,贴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