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晓芳刘伟
为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我市积极建立健全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打破城乡环卫管理的二元结构,逐步健全完善乡镇环卫管理机构,并由县级环卫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形成县(市、区)、镇(街道)、村环卫管理“三位一体”格局,打造了“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城乡环卫管理体系,补平农村公共服务短板,让城乡居民共同享受到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集中整治更新观念
我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为契机,紧紧围绕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品质,建设“村容整洁”新农村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在辖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全方位、大规模的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彻底清除城乡常年积存的垃圾,消灭卫生死角,重点解决垃圾围城、围村、围田、围路的问题,使农村环境面貌大大改观。百姓从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而更新观念,从思想上认可并接受环卫一体化工作,促进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同时,我市制定出台全市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并成立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适用技术实用高效
按照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市强化规划引导,抓紧编制城乡环卫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城乡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逐步完善县(市、区)、镇(街道)、村环卫基础设施。
选择适用技术。按照国家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因地制宜地选择先进适用、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鼓励综合采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和生物堆肥等先进技术,尽可能地延长垃圾场使用寿命,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完善收运网络。与城市垃圾相比,镇村垃圾分布更散乱、收集更困难。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要求,加快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建设步伐,配备相应的垃圾运输车辆,合理设置村庄垃圾收集点,添置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乡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体系。
专职队伍专业保洁
为打造专职环卫队伍,我市进一步完善充实乡镇驻地保洁队伍,在社区、村庄普遍配备专职保洁员,形成专业队伍为主、全民动员、多方参与的环卫队伍体系。全面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方向,逐步把环卫作业中经营性和竞争性的项目推向市场,尽快实现干管分离。鼓励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居采取招投标等市场化手段,让更多的保洁公司或物业公司来从事环卫日常作业,进一步提高了环卫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