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付生通讯员王强伟徐升堂)环境监测是环保系统的“110”指挥中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生命。近年来,昌邑市环境监测站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工作职能,将环境监测归纳为“4+1监测”(“4”代表四项人工监测,“1”代表一项在线监测,分别是监督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排污收费监测、委托性监测和自动在线监测),建立了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模式和环境监测、监察联运机制,充分发挥了环境监测指挥中心作用,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环境监督性监测工作。为使环境监测无缝隙、全覆盖,他们实行了“一二三”监督监测模式。一是对重点河流断面、城镇污水处理厂实行每天采样监测一次;二是对排水不进污水处理厂的重点污染源实行每两天采样监测一次;三是对排水进污水处理厂的重点污染源实行每三天采样监测一次。同时,加大错时监测力度,不定期开展夜间和节假日监督性监测,按照“超标即应急”的要求,即时将监测情况通报环境监察大队和相关环保所,确保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问题,保证各类污染源达标排放。
创新环境监测工作流程。按照环境监测工作职责,他们还逐项编制了环境监测工作流程图,如环境监督性监测工作流程图、监测采样化验工作流程图和环境在线监测工作流程图等。各项工作按照流程精细化运作,减少了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推动环境监测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为环保各项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创新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为形象反映全市重点污染源废水水质情况和全市环境质量情况,他们根据环境监督性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编制了“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曲线图”,将监测结果更方便、更形象地表现出来,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创新在线监测数据日报制度。充分发挥在线监测千里眼、顺风耳作用,每天将全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整理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分管负责同志和主要负责同志签署批办,并转交环境监察大队(环保所),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证了在线监测数据不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