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博物馆是全国有名的县级博物馆,曾被著名画家黄胄誉为“世界第一流,小大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1月1日,有着百年历史的青州博物馆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日前,记者踏雪走进青州博物馆,一睹这“小大博物馆”的奇珍异宝。
龙兴寺造像展异彩
“为了迎接这次免费开放,我们博物馆内展出的龙兴寺造像有了不少增加,原先曾经在国外展出,没有在国内展出的部分造像,这次也全面展出……”青州市博物馆文展科科长杨华胜说。
其实,到青州博物馆参观,龙兴寺造像是不可不看的。1996年10月,文物部门在青州博物馆附近的原龙兴寺遗址发掘出一处大型佛教造像窖藏。这处窖藏存有佛教造像400余座,其形有高浮雕背屏式造像,也有圆雕单体佛、菩萨、罗汉、供养人像等。造像时间分属北魏、北齐、隋、唐和北宋等不同朝代。这批造像雕工细腻,神态端庄、高雅瑰丽。尤为珍贵的是,这些造像多数仍保留着贴金或彩绘。在北齐的造像中,还发现了袈裟上绘有人物故事的佛像。这种造像极为少见,在学术界被称为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在2009年元旦前,我们更加丰富了展出的内容。将专题陈列的重点文物和近年新发现的文物补充进去,原先我们展出的文物一共是1600多件,这次一共增加了200多件,总量达到了1800多件。”杨华胜介绍道,“这次公开展出后,可以让广大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古青州悠久、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状元卷风采依旧
说到青州博物馆,很多市民是从著名的状元卷开始有所了解的。
今天,当我们踏雪走进这“小大博物馆”,发现众多的参观者依旧对状元卷兴趣浓厚。
展厅里,导游员在向游客认真地讲述着关于状元卷的历史———
在1983年春,青州市郑母村的赵焕彬,向青州市博物馆献出了他家珍藏400多年的其祖先———明代万历年间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俗称状元卷。后经专家鉴定,确认为海内外孤本,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状元卷长3.3米,宽38厘米。全卷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约长70厘米,是填写考生姓名、籍贯、年龄等,上溯三代的基本情况;中间部分2米多长是正卷,为馆阁体小楷书写,朱笔断读,句末画有红圈,是典型的八股文。正文之前有万历皇帝的顶天朱批6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最后面的一部分约长55厘米,列有9位读卷官的职务、姓名。9位读卷官中有3位是吏部、户部、刑部尚书,均从六部九卿中选派出来。状元卷2460个字,写得极其端正漂亮。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中期创立到清朝末年废除,历经唐、宋、元、明、清,有1300年的历史。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但保留下来的状元墨迹却只有这一张……
导游员的讲解细致生动,游客们听得更是仔细。在讲解与倾听中,更多的观众了解到了这样一个事实:状元卷,不仅是研究赵秉忠这位历史人物必不可少的文献依据,也是研究明代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的宝贵资料,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珍宝。
巨型玉璧惹人醉
在青州博物馆二楼的展厅,巨型的玉璧前围满了参观者。讲解员告诉记者,该玉璧外径15.4厘米,内径2.6厘米,出廓5.4厘米,重375克,环与外廓间交互浅浮雕夔龙与乳丁共8组,环与内孔间雕乳丁158个,背面与正面相同,只是乳丁减为118个。出廓部分由透雕夔龙纹组成,纹中间的“宜子孙”三字为透雕篆书,是“子子孙孙宜室宜家”的吉祥用语。“该玉璧以体形大,雕技精湛为世人所珍,是目前仅见的有字汉璧,为国家一级文物……”
青州市博物馆收藏文物之精品,难以尽述,诸如距今7000年之久的北辛文化遗存、岳石文化郝家庄类型之典型器物、苏埠屯商墓出土的大批青铜器,特别是大型“亚丑”铜铖等都是稀世珍品。还有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明末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书画长卷,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手书条幅《前璧赋》等。
(上图青州博物馆正门记者尚平摄)
记者郭保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