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攀升、就业局面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昌邑市立足本地实际,主动求新求变,开辟多条路径,把解决突出问题和形成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打造“基层选调生”、“三支一扶”、“一村一名大学生”等基层就业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基层缺乏人才、大学生缺乏基层经验这一问题,达到了促进毕业生就业、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双赢局面。
广开渠道,确保毕业生“下得去”。该市面向全国招收录用应届优秀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充实到镇街基层就业,目前已招录91名本科毕业生。同时从近年毕业的大学生中,先后选拔了78名30岁以下大学学历的年轻干部,分派到村级担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等职。
强化服务,确保毕业生“干得好”。该市对上岗前的毕业生组织集中培训,确保他们上岗后尽快适应工作。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由工作单位为每名大学生确定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或领导干部进行“师徒式”或“一帮一”帮助。
政策激励,确保毕业生“用得活”。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颁布实施后,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性的措施。为确保毕业生用好、用活,在实际工作中,该市严格执行上级关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三支一扶”计划毕业生服务期满后,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录中享受加分等。目前,已有52名毕业生分别考取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名毕业生选调到镇或街办任职。
(记者郭保礼通讯员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