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需要矛盾思考的。矛盾的思考才能助添小说的一波三折,才能推动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让小说富有真正的文学品位与内涵。王春玲的小说《爱在对弈里》与解德杰的小说《临街的窗》,两位作者都是富有“文学眼”与“艺术眼”的作者。他们的小说也是在矛盾中思考的作品。两篇小说都是写的爱情故事,都是以矛盾为载体,不同地驾驭着自己的人物与故事。应该说,在相伴矛盾为载体的小说探索上,两位作者都有形而无形地做了有效的尝试。探索,永远是美丽的,运用的成功与否贵在其次。
《爱在对弈里》所选择的是青年大学生男女在“对弈”中相知相恋的故事。作者写得很含蓄,很成功,文字精练,惜墨如金,但却又耐人寻味。小说蕴含的东西,作者几乎都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让读者自己去感悟文中枝枝节节外延的东西;让读者从中感悟到看似平淡的故事,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韵味与哲理!———那些“对弈”中平静中的故事,实则却是跌宕起伏的,她和他的爱所传递给读者的,也是神圣的,纯洁的,唯美的,堪称大爱无言的!
我们知道,青年人的恋爱方式多种多样,一见钟情者有,父母之命者有,媒妁之言者有,等等,不一而论,但王春玲小说的人物与故事选择的却是自己寻找的可以驾驭爱情的另一种视角———亦即男女主人公的“对弈”,来展现自己小说的思考与故事。象棋,不仅是人们娱乐的工具,但也是开启人们智慧和思维的理想钥匙。它可以让人激情无度,但也会让人理智冷静。作者对于男女“对弈”的现场感与内心世界的把握,可谓游刃有余,节制有度。“他和她都喜欢下象棋,因了象棋他们在大学的棋艺社里相识了。他们的棋艺难分高下,于是常常在楚河汉界间杀得天昏地暗。‘战场’之外,他们渐渐地相知相恋了。她是一个有些大大咧咧的女孩,又有些任性,两人就免不了争执。他总觉得她不懂风情,两个人的关系更像兄弟。”小说的开始不仅交代的清楚,而且也较为朴实地写出了男女“对弈”于楚河汉界间杀得天昏地暗的过程,相知相恋的过程,以及他对与她大大咧咧的怀疑。但这种“怀疑”却是建立在“兄弟”般的情谊上的。恰恰是这种“兄弟”般的怀疑,便促使了故事的可读性和引人之处。于是,他开始去拜访了在求学的城市的一位远方的亲戚。结果,亲戚却看上了他的儒雅与睿智,并以漂亮的女儿终身相许。于是,现实的思考,也就不能不动摇着他作为一个大学生对于未来前景的思索。如此,他开始与亲戚娇艳漂亮的女儿散步,偏巧却碰上了他持怀疑态度的“兄弟”的她,于是,“她强压着内心如海啸一般的愤怒,故作镇静地朝他们走过去,拷问的目光,像一柄异常锐利的剑,直向他飞去。他惊慌地低下头,不敢直视她的眼睛。”———爱情的矛盾与自私,不仅裸露无疑在了二人的内心世界,但也揪扯着读者的阅读心态。此后,二人的“对弈”也就更加疯狂,矛盾、激烈,无声胜有声地相伴着各自间情感的思绪,搏杀着苦涩,也搏杀着心灵的不甘,让爱情的美好神圣而又纯洁,也在搏杀中呈现给了读者。
相对于《爱在对弈里》,解德杰的小说《临街的窗》便显得空灵一些。这篇小说同样在追求一种含蓄的文风,作者对于场景的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充满着矛盾的刻画,也同样值得称道。《临街的窗》写了一个男孩子在临街的窗前观赏窗外“风景”的故事,这“风景”当然就是临街窗外的“女孩”———女孩才是“风景”的核心,也是体现男孩心态变化的核心。小说采取的是重叠式的语言叙述方式,大男孩对于窗外女孩的蠢蠢欲动的幻觉与青春期的骚动心态,以及喜怒哀乐的表现,作者都写得很朦胧,让人感动。但阅读这篇小说的同时,让我更为欣赏的还不仅仅是小说的本身,而是作者的年龄所带给我的感动。
记得,我在收到这篇自由投稿的小说时,我首先感动的是作者年龄的小注:“解德杰,男,1990年5月生人,热爱文学。”他目前在安丘市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也就是说,他投稿给我时才仅仅18岁。18岁的男孩写出这样语言与故事都很有一些悟性和修养的小说,我就不能不感动。尽管他的小说在谋篇布局上还显稚嫩,有些欠缺,对待爱情小说的写作上也还尚处于朦胧状态,但是,我还是极为欣赏他敢于投稿的自信与勇气的。今天,对于他的小说的发表,不仅是副刊投给他赞赏的一票,但也是期望的一票。我们期待着这位大男孩通过自己极好的文学悟性,不断地阅读经典,积累生活与文学经验,能够如80后作家的韩寒、张悦然、郭敬明等人那样,争取开辟一条90后作家之路的未来,写出无愧于自己心灵的小说。
我们拭目以待。
◎孟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