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十五岁的高鲁忠是昌邑市奎聚街道的一名普通司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个拿手的绝活———刻葫芦。高师傅口袋里常年装着一把美工刀,就是这样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工具,让一只又一只葫芦在他的手下绽放出美丽的图案。
葫芦,因为与“福禄”谐音加之它形态各异,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受人喜爱。过去农村就有种葫芦的传统。如今葫芦文化雕刻绘画艺人也越来越多。
高师傅真正与葫芦结缘是从2004年开始。他通过报纸和电视看到别人的葫芦雕刻作品,心想,别人能在葫芦上雕刻绘画,自己也能。从小就喜欢画画的高鲁忠,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但却凭着自己的反复练习和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刻葫芦的技巧。
“从葫芦生长,到后期制作,直至完成作品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成熟的葫芦经过晾晒、打磨、绘图、雕刻、上色,一步一步来,每个步骤都相当关键,要求手法细腻,稍不留意就前功尽弃。上色也是关键的步骤,首先颜色要调匀,再用毛笔一点点上色,不能马虎,等颜料干了以后就可以做最后一步———上亮油。”一提到葫芦,高师傅就侃侃而谈向记者讲述了整个制作过程。听上去简单,真正实践起来却需要很多的精力。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有朋友提醒他,为什么不雕刻奥运福娃系列的葫芦。是啊,经过初步构思和三个多月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作品。高师傅的母亲告诉记者。“为了刻这些葫芦,那段时间他每天都雕刻到深夜,第二天还要早起来上班。看着都心疼。”走进高鲁忠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雕刻着精美福娃图案的葫芦作品,色泽鲜亮,刻工精细,每个葫芦上雕刻的动作各不相同,一共表现了三十八个奥运项目。
高鲁忠的葫芦作品种类繁多,造型美观,而且寓意向上,每个葫芦上都有一个小故事。只要看过高师傅的作品都会对他的葫芦赞不绝口。
见习记者冯砚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