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清风”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为鸢都高质量发展赋能加油

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12 07:06:02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生产经营和项目推进中还有哪些困难?职能部门对推出的便民利企政策落实是不是到位?工作人员有没有吃拿卡要的情况?”3月3日,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九纪检监察组到昌邑华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就营商环境开展督查式调研,通过座谈、访谈等方式,实地了解企业诉求。

  营商环境事关高质量发展大局,关系一个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硬责任扛在肩上,立足职能职责定位,积极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破解营商环境痛点堵点难点,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为打造惠企利民的便利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胸怀“国之大者”

纾困解难提信心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把监督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紧盯“放管服”改革、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紧盯责任不落实、政策不兑现、承诺不履行等典型问题,以有力有效的政治监督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制度性漏洞,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位于寿光洛城街道的山东国森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外贸出口企业。去年,该公司投资8.6亿元上马智能家居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但87亩用地指标却成了项目落地的“拦路虎”,这让企业负责人李明霞一度忧心忡忡。

  寿光市纪委监委专项工作组到企业现场走访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列入重点督办台账,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多亏工作组的同志,用地手续终于办下来了,要不然项目就得搁浅了……”李明霞高兴地说道。

  通过主动监督、靠前监督,及时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在我市已成为常态。近年来,市纪委监委为全力以赴帮助企业破解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成立了由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五个专项推进组,聚焦项目落地、政策落实、涉企服务、企业感受和法治保障等问题,突出重点精准监督,在保证分工明确的同时,又能实现互通联动,有效凝聚了工作合力。各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对照市纪委监委出台的《强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把握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找准监督“切入口”“突破口”,让监督工作始终聚焦不失焦。

  精准发现问题症结是为优化营商环境清淤除障的关键。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纷纷成立营商环境察访组,开展常态化、嵌入式的明察暗访,通过现场查看、模拟办事等手段,深入服务大厅、项目现场及园区街道等,体验办事流程、了解办事感受,从而找准监督的切入点。青州市、昌邑市、高密市等多地探索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打通监督“最后一米”;安丘市印发“营商环境监督卡”,列明监督内容、联系方式和专项监督二维码,实现问题诉求反映“一码通”。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察访发现破坏营商环境方面问题26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人。

坚持惩治震慑

严查快办改作风

   “青州市工信局推进铸造企业转型升级行动迟缓,未按要求完成提升改造工作,且在后期加快提升改造过程中方法简单、措施不当,造成不良影响……”这是市纪委监委对一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的通报,最终对此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干部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市纪委监委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清晰具体的线索快查快办,确保惩治的“后墙”不松,持续震慑,形成以严实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

  “四风”问题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大敌。市纪委监委将纠治“四风”与护航优化营商环境深度结合,聚焦“不吃公款吃老板”、违规接受企业宴请和高档消费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和职能部门监督检查走过场、惠企政策不落实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深化风腐同查,严查背后影响企业发展各类问题。

  “对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拈轻怕重、偷奸耍滑、不思进取等各类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以通报曝光、约谈提醒、警示教育等方式,督促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室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滨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友勤违规收受企业礼品礼金、干预和插手企业内部采购,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二级调研员、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谭建民,利用职务便利为相关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被开除党籍;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冯立信亲清不分,靠企吃企,利用手中权力在项目承揽、燃料采购、款项拨付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潍坊市纪委监委网站通报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有个共性特点,涉事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政商交往‘亲清不分’,权力寻租、徇私舞弊,严重损害了政商关系,破坏了合法、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全市各纪检监察机关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向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零容忍”态度,紧盯政法、金融、国资国企、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紧扣群众和企业诉求,通过市、县联动,室、组、地、巡四方协作,严格落实涉企案件“零延迟”查办制度,并强化通报曝光和典型案例警示震慑,态度鲜明地向损害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问题“冲锋”“亮剑”。据统计,近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366起、处分446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件34起。

  “坊城街道高家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韩学义,违反规定收受管理服务对象某企业5000元礼金,索取收受财物25万余元,为他人在工程承揽等方面提供帮助,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坊子区委巡察办彭金亮介绍说,巡察组对发现的涉企问题线索坚决移交处理,决不姑息迁就。韩学义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以监督检查、专项巡察等为契机,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渠道,健全部门间线索移送通道,建立直查直办机制,严肃查处影响营商环境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推动打造亲清政商关系。

以案促改促治

做好“整篇文章”出实效

  “收到纪检监察建议后,我们采取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开展‘靠企吃企’专项治理等措施,以案为鉴、举一反三,通过建制度、补短板、堵漏洞,营造集团公司风清气正环境,形成了干事创业、加快发展良好氛围。”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亮介绍,针对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冯立信案件暴露的问题,市纪委监委专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要求整改对干部教育管理不严、对部门“一把手”监督制约缺失、对关联交易和破坏营商环境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提出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制定国企干部“正面负面交往清单”等6项具体建议。市纪委监委把监督融入治理,在强化个案整改的基础上,推动行业性、领域性的系统治理,从源头解决破坏营商环境问题。

  “江尔玉从放纵用权、对企业利益满不在乎,到后来痛哭失声、深刻忏悔的转变,让我深受震撼。”在观看完警示教育片后,一位年轻干部如是说。市生态环境局昌乐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江尔玉利用职务便利干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随后昌乐县纪委监委拍摄了警示教育专题片《贪腐的人生“精算师”》,并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观看学习。

  “要把案例资源变成警示教育资源,通过拍摄警示教育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形式,举一反三、以案明纪,促进党员干部引为镜鉴、醒悟知止。”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要重惩治、强震慑,也要标本兼治、激浊扬清,旗帜鲜明挺纪在前、防微杜渐打造“党员之家”;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严查诬告陷害和回访关爱等工作力度,打造“干部之家”;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发展好、让群众就业好,让纪检监察机关真正成为“企业之家”“群众之家”。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市纪委监委在全市“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和“集中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已拉开帷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正以服务中心工作大局的格局和担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保障机制,着力通过保障式监督、靶向式纠治和闭环式治理等硬措施,“清风”护航鸢都一流营商环境。

通讯员 : 陈晓倩 王鹏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