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历时十年写《青州旗城》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2-10-09 17:06:00

存于青州的镇江抗英纪念碑

李凤琪夫妇参观舟山警备区庆祝解放舟山60周年阅兵。

李凤琪赴镇江实地考察。

李凤琪(左)采访烈士后裔。

  李凤琪历时10年,四处奔波采访,查阅历史文献,采访了历史名人,1999年秋,完成了40万字的长篇史话《青州旗城》。髦耋之年先后出版了《梦回海岛》《旗城历史图片集》《响箭》等6部文史作品,得到高度评价。

  40万字长篇史话 记旗城昔日辉煌

  李凤琪出生时八旗已解体,但城廓庙宇和老官房尚在,每一座庙宇古树,断壁残垣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西庙里的镇江抗英纪念碑和众多的烈士牌位,有说不完的悲壮故事。参军后,定海的抗英故事使他想起家乡的镇江抗英纪念碑。时隔28年回到故乡,他细读碑文和查阅鸦片战争史料,产生了为青州兵立传的念头。然而,原官方档案荡然无存,地方志记载廖廖数笔,在民间,年逾古稀的老人还珍藏着祖谱、诗集、唱本、书画,而重大的历史事件却众说纷云。

  1990年他离休前,镇江举办鸦片战争150周年大型研讨活动,他与会并实地考察,史学界对“青州兵”有口皆碑。在民间,也流传着青州兵抗英传说和文字记载。纵观全局,清代全国90余处驻防城,八旗后裔至今能共居一处并保留着满族文化遗存的现在只有青州了,这使他有一种使命感。后经中央民族大学赵展教授帮助,他从雍正朝奏折里查到修建青州旗城的详细经过,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青州在不同时期,各行业都有贡献杰出的名人。李凤琪历时10年,四处奔波,各地采访,在长者们的支持帮助下完成了40万字的长篇史话《青州旗城》。

  书出版后,史学界中外专家到青州联合考察,认为“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填补了民族区域史空白,为中国人民树起一座不屈不挠、反抗侵略者的丰碑”。此后,他克服重重困难,又经20年的搜集积累,主编出版了《青州旗城历史图片集》,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耄耋之年出版回忆录

  致力民族团结再发力

  1982年春,海防文工团的三代文艺老兵在杭州聚会,后来又在合肥、定海、徐州、上海、天津等地举办了十次战友聚会,美好的回忆焕发出当年的风采。李凤琪的回忆文章也在舟山的《海中洲》《舟山日报》、杭州的《足迹》、山东《老干部之家》陆续发表,其中曾获中组部征文二等奖,在《老干部之家》发表的作品获一等奖。2010年5月,李凤琪应邀参观了舟山警备区庆祝解放舟山60周年阅兵式。后来,他和一位爱好摄影的战友,共同编辑出版了历史图片集《梦回海岛》。

  李凤琪自幼受满、汉文化熏陶,出版了民间故事集《响箭》,他是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满族民间故事与《青州桃文化传说》和《衡王府轶事》等,意境美、形象美、语言美,内涵丰富,别具风采。

  文史研究与写作使李凤琪得到感悟,提高了素质,家国情怀和民族感情愈发浓厚。他认为多民族和睦相处,异彩纷呈,共同繁荣发展,是青州特色和独有的资源优势。

  本期图片由迟玉红提供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