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城乡之间的“双向奔赴”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8-22 09:11:49

  “孙大姐,这是又去城里孩子家呀?”“是啊,孩子吃惯了家里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现在公交车这么方便,我时不时就送点过去。”7月30日上午,在潍坊公交集团前阙枢纽站,几位等公交的村民聊得正欢。

  公交一直开到潍坊公交集团前阙枢纽站,村民回家非常方便。

  距离村民等车的地方不远,崭新的车站广场已进入建设收尾阶段,一辆辆排列整齐的公交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惹眼。潍坊经济开发区前阙庄村党支部书记于英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一辆辆公交车开进又驶出,城市公交线路的“毛细血管”真正延伸到了“田间地头”,实实在在为村民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等问题,不仅为村民打开了致富新思路,更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引擎”。

  在多条乡村公交线路开通之前,前阙庄及周边村民出行一般都乘坐农村客运车辆,车辆老旧,乘车环境差,没有严格的收费标准,更谈不上服务质量。直达城里的公交车,成了村民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潍坊经济开发区前阙庄村的村民正在等候乘坐60路公交车前往市区。

  “2011年11月1日开通的57路,是前阙庄村的第一条公交线路。”追溯起村里通公交的历史,一位正在等车的村民脱口而出,“再后来是67路、87路,特别是2020年,一年就开通了5条线路。”

  “从2011年底的1条公交线,到现在的10条,以前阙庄村为枢纽站始发的公交线路目前已覆盖寒亭区、经济区、潍城区、奎文区和高新区五个区,线网辐射潍坊火车站、潍坊高铁北站及泰华城、人民广场、金宝乐园、杨家埠民俗大观园等商业、休闲旅游景点。”潍坊公交集团营运安全处副处长吴效山的话印证了村民的说法。

  公交优先是解决百姓出行难问题、提高现有道路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抓手。“每条公交线路的开通,带来的都是城乡之间的双向奔赴。”潍坊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振刚说,公交开进“田间地头”,不单单是交通出行上的城乡一体化无缝对接,更促进了城乡融合。

  于英智也有着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村里通公交,对广大村民来讲,不仅实现了“村到城”的出行便利,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变市民”的进程。

  “多条乡村公交线路的开通,既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等问题,还为村里生产的农副产品打开了销路,同时也改变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给我们发展农业种植创造了条件。”于英智说,农历逢二、逢七是村里的大集。开集的时候,前阙及附近村庄的村民就会把自家农副产品带到集市上售卖,不少城里人也会乘公交到这里赶集,如此便推动了城乡购销的双向互通。

  “我在奎文区宝通街与潍州路交叉口附近工作,每天都是坐公交上下班,来回才花两块钱,方便、安全还实惠。”一位乘坐60路公交车的村民说,“现在前阙枢纽站开通了这么多公交线路,到哪都方便,和生活在城里没啥区别。”话语间,村民的脸上洋溢着自信。

  公交车站也别具一格,被称为番茄大世界站。

  走进前阙庄村南的番茄大世界智能温室,一串串番茄挂在钢架两侧,长势喜人。游客们穿梭其中,边游览拍照边体验采摘乐趣。“我们隔段时间就领着孩子来这边体验一下采摘的乐趣,这么多公交线路,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便利。”来自高新区的市民赵先生说。

  “开通乡村公交线路,不仅为我们搞乡村旅游输送了大量客源,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切实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看到市民周末络绎不绝到前阙片区打卡游玩的景象,于英智颇有感慨地说。

  事实上,前阙庄村公交线路的发展,只是我市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的一个缩影。

  在潍坊公交集团看来,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进城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方便快捷、价格低廉、服务优质、体验舒适等诉求日益突出。实现公交车开进“田间地头”,符合当下农村百姓出行的实际需求,也是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重要举措。

  正因如此,近年来,潍坊公交集团围绕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精准施策,不断优化完善公交线网向周边郊区、城镇(街道)辐射,持续扩大公交线路覆盖面及通达深度。“仅2018年以来,潍坊公交集团已开通乡村振兴公交线路26条,截至目前,市辖区内城镇(街道)驻地已基本实现公交线网覆盖,解决了520余个大型社区、自然村庄的公交出行难问题,惠及群众44.6万余人。”吴效山说。

  乡村要振兴,交通必先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公交线路从市区延伸到乡村,公交车开进了“田间地头”,更开进了村民的生活中。如今在潍坊,一辆辆公交车畅行绿野乡间,见证着村民生活的日益改变,弹奏出一曲曲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元超/文图

责任编辑: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