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激活文旅融合“一池春水”

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4-08-24 16:14:00

  ◎管遵华 毛顺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既有悠久的历史文脉,又有壮美雄奇的自然风光。激活文旅融合“一池春水”,亟需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激发旅游消费活力,切实推动旅游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日益增强,助力更好潍坊建设。

  打造产业链条 培育文旅融合新动能 ​

  建链条,强化文旅景区辐射作用。在潍坊南部地区,以“齐鲁天路”旅游路为轴,串联沂山、青州古城等景区景点,打造“山水民俗休闲带”;在北部地区,依托濒海资源,将“渤海之眼”等特色项目“串珠成链”,建设“读海、亲海、品海”的休闲旅游特色海岸;在中心城区加快建设“元宇宙+”等项目,培育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网红打卡地”,聚力打造“元宇宙文旅体验带”。按照龙头板块引领、观光大道相连、传统文化交融、乡村节会点缀、田园风光映衬、生态产业跟进的思路打造潍坊生态旅游景观带,培育自驾、露营、研学、康养等旅游新业态,打造具有潍坊特质、国内知名的特色文旅景区。

  强链条,发挥文旅项目带动作用。依托省文博会、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等产业招商平台,大力宣传推介潍坊特色文旅资源,吸引社会力量投资文化旅游业,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涉足文化旅游产业。做好旅游线路上相关重点项目建设和设施配套,着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和休闲度假全链条服务体系,增强集散功能,更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延链条,增强文旅产业消费拉动作用。以白浪河为主轴,串联起十笏园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人民公园等景点景区,依托潍坊火车站、中百、泰华等商圈密集的人流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打造沿河夜经济带,建设文旅夜购消费新街区,发展夜游演艺项目,为夜游、夜演、夜娱、夜购等消费“夜”态创造优良环境,让“过境游”变为“过夜游”。

  稳链条,突出文旅品牌放大作用。拓宽文旅产品开发路径,升级“潍有尚品”文创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服务体系,促进与潍坊知名品牌形象相关的服装、玩具、食品、文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依托文化资源培育文旅产品、提升文旅品位,着力打造一批彰显潍坊文旅特色的文创体验品牌。

  构建智慧体系 拓展文旅融合新领域

  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聚焦“科技+文旅”融合创新领域,谋划实施一批文旅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让文化旅游资源转变为数字文旅资源,打造可视化、可触摸、可感知、可体验的智慧文旅。

  培育数字化生态产业。积极推动文化会展、影视动漫、创意商品、文娱演出发展,创新发展文创产品设计等文化产业,促进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与文化旅游的有效融合。培育“VR或AR+文博”“5G+文博”“区块链+文博”等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的良性生态体系,推动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赋能潍坊文化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

  开发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文旅大数据,开发建设潍坊文旅公共服务平台,推出“云游潍坊”线上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潍坊”,全场景多时空连接消费者与商家,打造集文化、场景、消费等于一体的文旅沉浸式体验新模式,全面提升旅游业智慧体验水平。

  打造数字化宣传矩阵。坚持流量共享、宣传互融、利益共融,整合全市对外宣传媒介,实时宣传适合当季旅游的潍坊文化旅游景点。积极发展用好新媒体,面向非遗传承人、文旅代言人、景点解说员等,开展短视频直播培训,积极孵化短视频账号和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邀请专业团队、个人网红加盟推介,积极“牵手”潍坊在外名人,全力提升潍坊文旅热度和影响力,打造社交平台上的现象级传播。

  建强人才队伍 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积极推进专业智库建设。由政府牵头,立足市内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在线旅行社等专家资源,引入国内国际知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文化保护与利用方面专家、文化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建设打造文旅智库平台和智库联合体,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文化名家、文艺导师等文化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孵化一批高水平的青年文创、直播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一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领军型“四型”融媒体人才队伍。遴选掌握乡村创新发展理念的公务员、企业家、创业者、社会工作者、艺术家、设计师等人才,选聘为“文旅融合特派员”,作为乡村“首席运营官”,开展“一村一员”特派服务,与村党支部书记形成“双轮驱动”,引导支持本地文旅融合发展。

  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深入开展文化艺术、经营管理、导游、文创、非遗传承人摸底工作,通过全面、精准采集人才信息,对优秀的文旅人才进行建库管理,实行动态维护,倡导“一对一”服务。推行“人才+团队+基金”模式,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和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吸纳并留住一批有文化、懂管理、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潍坊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作者单位:高密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聂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