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网 潍坊日报社主办

您当前位置:潍坊新闻网 > 专题频道

张可明:撑开的伞

来源:潍坊新闻网 2020-08-18 16:21:13 责任编辑:桃子
A+A- 

        大家好,我是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安丘市税务局的张可明。今天,我要宣讲的题目是《撑开的伞》。

        今年春天,我刚搬进新居,在收拾书架的时候,一张发黄的信笺飘落在我的脚下,我捡起一看,是一封多年前的来信,信的落款是2001年10月。这封薄薄的来信,把我的记忆带回到了十九年前。

        那年,安丘团市委组织了一次救助农村贫困中小学生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结对救助了管公镇的一名贫困女童。这名女童是个不幸的孩子,父亲在车祸中遇难,母亲远嫁他乡,再也没有回来。女孩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境极度贫困,面临着辍学的难题。在一所乡村小学里,我见到了这个十岁的小女孩,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身体瘦弱,身高只和我五岁的女儿差不多。她那本应天真烂漫的脸上挂着忧郁的目光,眼睛怯生生的看着我。在那一刻,有一种责任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感到没有理由不去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自那以后,我把这个孩子的学杂费全部包了下来。孩子没有父母,我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呵护,开学的时候,我会给她买个新书包,节日里,给她买一件新衣服,送一个小礼物。逐渐的,这个小女孩变得开朗起来,学习上也十分的用功。这封信就是孩子在七中考试结束的时候给我写来的。记得当时信里有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在信中写道:“叔叔,我又考了全班第一。老师要我好好学习,一定对得起帮助我的人,将来也要报答社会。”从孩子稚嫩的字迹里,我看到她一天天在进步,一点点在成长,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我想,自己拿出几百元钱并不是难事,但这几百元对一个面临辍学的孩子来说,又是何等的重要。几百元钱不算多,而一个孩子的命运也许就会因此而改变。

        十九年后,我又捧着这封信,心中感慨万千。我很感谢这个孩子,是她让我认识到了社会公益的力量,也让我从此走上了公益之路。

        十几年以前,我一直在山区乡镇从事基层税收工作。那个时候偏远山区还存在一些贫困家庭,也有很多因家境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孩子,那种求助无门,神色黯然的目光,深深刺痛着我的心。

        2008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柘山镇北章庄村有对孪生姐妹,同时考取了重点大学,但两姐妹的父母常年患病,没有劳动能力,家中一贫如洗。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对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听说这个情况后,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她们家中进行了走访了解。家中的境况让我感到震惊,三间低矮的平房,中间连道隔墙都没有打。患病的父亲躺在东边的炕上,不停的咳喘。家里没有像样的摆设,唯一的一张破书桌上堆满了姐妹俩的书和学习资料。她们的母亲告诉我,家里已经借遍了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只能供得起一个孩子去上学。姐妹俩从小就乖巧懂事,在交谈的时候,她们都愿意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对方。这让我深受感动,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两个优秀的孩子同时走进大学校门。对此,我除了自己捐款以外,还发动亲朋好友和同学等关系,通过多种渠道将姐妹俩的事情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积极为她们筹措学费和生活费。姐妹俩的事情在社会上得到了极大的反响,素不相识的热心人纷纷为她们捐钱捐物。其中一对年迈的老夫妇,将自己多年积攒的一万元钱通过电视台转交给了她们,却怎么也不肯留下名字。更有一对年轻的夫妇,领着幼小的孩子,亲自来到姐妹俩的家中,捐款三千元钱后没留姓名的离开了。这让我非常感慨,投身公益事业,在感动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会经常被感动着。开学了,这对贫困姐妹双双踏上了去学校报到的路程。

        这是我从事助学公益以来,印象最为深刻的三个贫困生。

        我常想,这个世界上的困苦,就像生活中一场短暂的风雨,而公益,就像一把撑开的伞,为那些不幸的人们提供温暖的保护。多年过去了,当我再一次走进山区,一条条笔直水泥路连接着那些村庄和农户,崭新宽敞的民居成排成行,人们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色彩,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他们没有掉队。我的一位乡村教师朋友告诉我:“现在农村已经没有失学的孩子了。”这是一句让人心里亮堂的话。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这就是为我们撑开的最大的伞!(国家税务总局安丘市税务局 张可明)

 



相关新闻
  • 潍坊融媒微信

    潍坊融媒微信

  • 潍坊新闻网微信

    潍坊新闻网微信

  • 潍坊新闻网微博

    潍坊新闻网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