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网 潍坊日报社主办

您当前位置:潍坊新闻网 > 专题频道

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

——昌乐激发三大内动力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来源:潍坊日报 2020-05-28 09:26:03 责任编辑:桃子
A+A- 

        □记者 付生 通讯员 孙欢欢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昌乐,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树立系统思维,抓实关键举措,扎实开展问题清零和质量提升“两项行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谁不想过上好日子?担当作为、一心为民的昌乐,从深化ABC分类管理到推广“扶贫小道”经验,从实行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到全覆盖开展“送医送药”,再到全面完成无障碍改造、创新贫困户信息二维码管理……用一项项满含温度而又实实在在的为民之举,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生活开始美好。

        激发组织推动内动力,健全完善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

        “整洁亮堂,干净清爽。硬化小道,大门直达屋口。”5月13日,记者随机走访朱刘街道三庙、山坡村几个贫困户,收拾一新的家园,贫困户充满精气神的面貌,让记者印象深刻。

        “上级给了好政策,扶贫干部经常来走访,修屋、粉刷、院里铺路,还陪着拉呱,我们想到的都替我们想到了,有些我们没想到的,也帮我们想到了。”贫困户于华玲里里外外地介绍家里的变化。

        记者感觉到了话里的喜悦,也看到了当地党员干部们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上的坚定行动。“对照房子修缮前登记的问题,认真检查,保证质量。”运动鞋、休闲裤、手拿纸笔、进院入屋,这是记者在北庄村看到的朱刘街道工作组检查贫困户房屋修缮时的情景。

        检查组成员王晓亮告诉记者,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必须高标准、严要求,街道今年已为贫困户新建或修缮房屋57处,开展洁居工程85户,铺设扶贫小道61条。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也在人,考验广大党员干部的观念、能力和干劲。有效激发组织推动内动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大显身手,是昌乐攻克脱贫攻坚堡垒的核心举措。

        该县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今年以来,先后召开8次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专题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安排,推动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选派精兵强将到脱贫攻坚各岗位,对3229户享受政策贫困户逐一落实帮扶责任人,对65个产业扶贫项目落实双包靠制度,对829个自然村安排包村干部。

        撸起袖子加油干,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昌乐把今年5月作为脱贫攻坚问题清零月,对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全面梳理和回头看,通过县级自查评估、“两代表一委员”核查、镇街横查和行业部门纵查,帮扶责任人点对点查等多种方式,认真查摆不足和死角盲区,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排查“一张网”,为问题清零奠定坚实基础。

        昌乐县委常委、副县长、宝都街道党工委书记桑海强,“五一”假期一天未休,对街道193户贫困户全部走访一遍,并与镇、村干部“一户一策”研究问题整改和质量提升的办法措施。

        鄌郚镇创新采用“小视频”方式,每名科级干部包靠20-30户贫困户,白天进村入户抓整改提升,并每户录制小视频,晚上逐户查摆问题,一次性全方位整改到位。

        红河镇坚持超前思维,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的路径办法,去年围绕即时帮扶户这一新群体,在村干部作为帮扶联系人、建立动态监测台账、精准对接政策落实等方面蹚出路子。

        用好用活干部考核这个指挥棒,该县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突出脱贫攻坚实效,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聚焦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使各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打头阵、当先锋,并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大家吃苦不吃亏、受累不受气、辛劳不辛酸,满腔热情、意气风发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责任人、包靠人的能力强与弱,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质量的好与坏。为让参与扶贫的党员干部全面了解政策、增强帮扶能力、提高脱贫质量,昌乐切实加强对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包村责任人、项目包靠责任人“三个责任人”的培训指导,并通过视频方式直接将培训会开到村党支部书记。

        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作为脱贫攻坚最前沿的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的作用举足轻重。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

        这里扎实推进“党支部+政策兜底”保障措施,明确370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帮扶联系人,发挥好党支部服务贫困群众“桥头堡”作用,实施代办、陪办、居家服务等举措,落实好低保、五保、医保及教育保障等扶贫政策,最大限度保障贫困群众不返贫、有保障。

        营丘镇毕家官庄村在帮扶部门的帮助下,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开发、大棚种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个工程建设,持续让贫困群众受益。

        “好的模式能带来好的质量,但需要好的队伍来实施,好的制度来保障。”在昌乐县扶贫办主任吴文平看来,对扶贫项目、有扶贫任务的村、帮扶责任人等深化“ABC分类管理”,是健全完善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关键一环。

        “通过科学的制度来解决仍有个别帮扶责任人停留在简单送钱送物上,没有做到真帮实扶;仍有个别单位存在厌战、厌倦思想等问题,切实预防和化解各类返贫风险,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吴文平说。

        这一举措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各部门、街道、村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实践了众多好办法、好经验,发挥出巨大作用。

        “扶贫小道”经验,解决群众雨天出行难问题。“送医送药”活动,切实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别是失能、半失能人口就医用药问题。贫困户信息二维码管理,确保贫困户各类信息一扫便知,一目了然。“洁居”专项帮扶,设立村级公益性岗位,定期到贫困户家中打扫卫生、照料生活……

        脱贫攻坚,只有干部用心、用情,才能“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昌乐广大扶贫干部把贫困户当家人、亲人对待,以“结亲式”帮扶,让困难群众暖心,感动了广大贫困户。

        在昌乐每户贫困户家里,都有一张扶贫干部与贫困户的合影,挂在屋内显眼位置。大家亲切地把这张合影称为“全家福”,里面展露的是贫困群众和扶贫干部阳光的笑脸。

        激发产业扶贫内动力,以产业提升带动经济发展,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逐步致富提供坚实支撑

        初夏时节,万物并秀。位于红河镇的荣华环水岭田园综合体高端设施农业种植区,27个冬暖式高温大棚、120个保温钢结构拱棚内,种满了花卉和蔬菜。

        “你看这盆绣球,花型饱满,含苞待放。”记者来到综合体的展示大厅,看见直播员王子龙和同事通过直播向全国各地的花友推销“绣球”花卉。他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模式,近两个月,他平均每天能卖出50多盆鲜花。

        面对疫情影响,当地鼓励企业和农户通过开展直播带货的方式拓展销售渠道,畅享“网红经济”红利,为扩大农产品销售和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打开了新路子,取得了新成效。

        其实,这个综合体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产业扶贫项目。红河镇上皂户村用土地流转和专项扶贫资金入股,由综合体在高端设施农业种植区建设蔬菜大棚,按照统一标准种植、销售,收益双方共享,为持续增加集体收入带来了活水源头。

        脱贫攻坚重在精准,难在可持续,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昌乐做好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结合文章,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他们创新“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党支部流转土地建设现代农业扶贫项目,对有正常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雇用参与种植管理,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帮其脱贫。

        鄌郚镇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嫁接到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伟圣现代农业。伟圣现代农业每年交纳34万元用于驻地637个贫困户脱贫,并吸纳30名贫困人口就业。

        该县还扎实推进消费扶贫,以线上线下方式,进一步拓宽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朱刘街道北庄村岳洋农庄通过电商直播、抖音短视频等打通农产品供应链,羊角蜜、博洋甜瓜、贝贝南瓜等农产品单日订单超过1万单,周边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到这里打工,真正以小电商释放扶贫大能量。

        为确保这些产业扶贫项目规范健康运行,昌乐自2016年开始探索村级项目管理的路径办法,并先于省、市制定出台了《昌乐县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办法及流程(试行)》《昌乐县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流程》等10多个配套文件,提供了良好制度支撑。

        他们还聚焦责任落实,实行产业扶贫项目“双包靠”机制,对产业扶贫项目全面梳理,逐一落实1名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1名镇街科级以上干部包靠,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不断提升项目运维水平。

        目前,昌乐已建成扶贫产业项目60个,累计收益分红774.93万元,惠及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人口13261人次;还有7个项目在加快建设,投产后将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激发自立自强内动力,引导增强贫困群众发展意愿,实现脱贫从“等靠要”到“比学赶超”的理念飞跃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在开展脱贫攻坚中,昌乐坚持既送温暖、更送志气,真正从思想上、精神上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坚定致富的决心。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注重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饮水保障、兜底保障和残疾人保障等作用,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自立自强提供支撑。以贫困村提升工程为重点,大力支持村组道路、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让贫困群众拥有直接的获得感,为产业发展、持续脱贫提供必要条件。

        上皂户村通过旧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荒地平整等措施,新增可流转土地200亩,当年集体增收10万元,硬化道路2000米,为3家贫困户盖起了新房。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入股扶贫产业项目,村集体可每年收入5万元。

        促进转变发展观念,为自立自强夯实基础。一方面,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攻坚的主体意识,摒弃“等靠要”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就业帮扶和金融扶贫等,强化规划、咨询和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树立发展意识。

        乔官镇于家山前村的张秀兰,几年来,依靠“富民农户贷”扶贫政策,共贷款15万元,政府贴息6000余元,年收入达2万元,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小康路。2019年,昌乐共发放富民生产贷3330万元,惠及人口666人。

        提升智力扶持,找准自立自强发展道路,脱贫攻坚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切实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获得市场需要的生产能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努力在扶贫产业规划、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重点解决好销路问题。

        先后开展贫困群众职业培训45次,惠及896人。同时,为2764人次建档立卡学生进行教育资助,实现应助尽助;为79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落实了“雨露计划”补助,为45名学生送教入门。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随着每一项措施的落地,转化为每一份脱贫攻坚的坚定力量,让正在奋力赶超发展的昌乐,取得决定性成就。截至去年底,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201户、7440人全部实现脱贫,15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



相关新闻
  • 潍坊融媒微信

    潍坊融媒微信

  • 潍坊新闻网微信

    潍坊新闻网微信

  • 潍坊新闻网微博

    潍坊新闻网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