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报业集团主办
  • 山东重点新闻网站
首页>> 专题频道 文明办网 文明上网
响鼓重锤决胜攻坚战
——我市“解放思想加快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之一如何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综述
来源:潍坊日报   2019-06-04 10:24:06
分享到:
 复制内容    

    □记者 刘 杰

    今年以来,我市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重庆时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深化脱贫攻坚“真脱贫”“脱真贫”,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相结合,“摘穷帽”与“拔穷根”并举、村增收与户脱贫并重,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到目前,全市33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7万户、39.4万人。其中,2019年享受政策的贫困户有5.4万户、9.6万人,已脱贫不享受政策贫困户12.3万户、29.8万人。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不获全胜、决不收兵。5月份,我市紧紧围绕如何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役这一宣传主题展开大讨论,通过“一把手”访谈,及时掌握各县市区、市直部门的工作动向;通过专家学者的论述、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了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方向,集众智、汇众力,在全市掀起了一场关于脱贫攻坚的“头脑风暴”。与之同步推进的是,全市上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决胜脱贫攻坚战。

    合力攻坚 构筑大扶贫格局

    “人心齐,泰山移”。我市举全社会之力,政府、市场、社会等主体多方参与,构筑起大扶贫格局,全方位、多维度决胜脱贫攻坚战。

    在安丘市郚山镇张南庄村里转一转,贫困户张保国的家里显得格外忙碌。一打听,原来是镇扶贫干部、社区干部和村干部正张罗着帮他修缮房子。

    “我们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帮扶包靠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一旦发现困难及时协调解决。”郚山镇扶贫办主任宋慧子说。

    真帮实扶,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一户。我市大力实施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到目前共派驻722人。

    贾玉安是市应急管理局派驻青州市庙子镇九公台村的第一书记,他到任后,立足村里耕地多为山岭薄地、村民靠天吃饭的实际情况,在局党组支持下,帮村里打出了第一眼深水井,也因此改写了村民吃水难的历史。

    “去年,依托深水井,我们为村里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利用上级的政策和资金,修建了生产路、蓄水池等,初步构建起农田水利体系,为发展特色种植,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筑牢了基础。”望着山上长势良好的100亩香椿苗,贾玉安倍感欣慰。

    汇集资源力量,我市立足行业部门优势,深入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出资450万元组织实施的“黄谷生机”等58个社会扶贫精准扶贫项目茁壮成长。目前,全市社会组织已累计投入资金388.9万元,惠及贫困群众78759人次。

    企业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推进脱贫攻坚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五月的一天,走进诸城市胡沟村的华山农林万亩榛子园,清香弥漫,沁人心脾。“这几年,俺不仅富了,还掌握了榛子的种植管理技术,日子过得甜着呢。”57岁的村民张乐善每当谈及加入合作社带来的好处,就会笑得合不拢嘴。然而,以前的胡沟村却是个响当当的穷村,村民世代靠天吃饭,山岭薄地每亩年纯收益不足500元。

    诸城华欣铸造有限公司党支部与该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后,先期投资600万元,在253亩山场栽植榛子树苗作为示范园区。得到群众普遍认可后,该公司又以村民土地入股方式在本村及周边村庄流转土地5000亩,栽植榛树50多万棵,安排就业500多人。村民通过土地分红和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目前胡沟村已经实现整体脱贫。

    集中打造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全市517家骨干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帮扶资金达2496.5万元。

    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式联动,我市凝聚起强大合力,克难攻坚,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决战决胜 靶向攻坚“硬骨头”

    “扶贫之要志为先”“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是决定因素”“扶贫攻坚离不开‘四股劲’”……在大讨论活动中,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发言,为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役建言献策。“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进行产业扶贫,能够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有助于促进贫困农民长期稳定就业增收、脱贫致富。”大家认为,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

    寿光是全国蔬菜之乡,蔬菜产业优势明显,通过建设产业扶贫项目,特别是蔬菜产业扶贫项目,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效实现了产业带动与政策兜底的共融共进。

    双王城牛头镇村村民常炳荣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公公年迈,她与丈夫身体不好,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全家无固定收入,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

    通过政府主导、资金注入、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固定收益分红等模式,寿光市重点打造了扶贫蔬菜产业园、扶贫葡萄产业园、扶贫养殖小区、扶贫车间等多个市级扶贫产业园区。牛头镇村的草编加工、针织品加工、拖鞋制作扶贫车间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扶贫车间成立后,常炳荣因为懂得缝纫技术被聘为车间主任,月工资2500元,成了全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三个扶贫车间除了为该村贫困户提供35个就业岗位外,还带动周边贫困弱势群体300多人通过从事上下游相关产业生产,有了稳定收入。“目前,扶贫车间已经先后带动8个像常炳荣这样的家庭摘掉了贫困帽。”扶贫车间带头人朱萍说,有了这个车间,村里的贫困户就有了最直接的脱贫门路。

    我市大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做“加法”,积极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集中打造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坚持“转、培”并重,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扶贫,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目前,全市33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创建合作社,吸纳入社建档立卡贫困户2910户,惠及贫困人口7318人;累计建成产业扶贫项目1114个,财政投资4.56亿元;建成扶贫车间(厂房)23处,全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6826人。

    构建“311”兜底政策体系“做减法”,我市保障式扶贫政策托底作用明显。

    “我股骨头坏死,是个残疾人,孩子还在上学,原来的老屋快倒了,一直没钱盖。多亏街道上、村里帮着把这几间屋盖了起来。”5月13日,高密市密水街道西双庙村贫困户迟玉文站在自家门前,看着翻建的3间新房,越看越欢喜。“如果不是扶贫政策好,我怎么可能遇上这么好的事儿。”对于保障政策,迟玉文心怀感激。

    大幅度减少贫困群众的生活大项支出,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据统计显示,目前,全市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个办法、民生综合保险、低保线标准高于省定扶贫标准为主要内容的“311”民生公共政策已经全面落实,累计资助贫困户学生7.37万人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总费用1.1亿元,贫困群众个人自负410万元、仅占3.71%;贫困户危房改造基本完成。

    为有效解决失能、半失能贫困人口的脱贫解困问题,峡山区运用大数据智慧平台,全力优化医养护养模式,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专业团队运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走出了一条老弱病残特困群体兜底脱贫解困的新路子。

    在峡山绿康源养老康复中心,可以看到贫困失能、半失能、五保人员正享受着定制化的养老服务,这对实现解脱家庭、解救个人、解放劳力、解除家庭矛盾等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为此,我市积极探索推广峡山区贫困人口智慧医护养老新模式,尝试统筹解决城镇贫困新举措,正式出台《城镇贫困人口脱贫解困暂行办法》。

    增收入,减支出,强保障,聚焦贫困群众所需、所急和民生之难、之痛,我市的脱贫“加减法”算出了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同向发力 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大讨论中,潍坊市委党校陈亮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内涵相通、实践内容统一、目标一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提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瓜果飘香的夏日,昌邑市北孟镇小南孟村阡陌纵横的田野上,采用“飞地农业”模式建设的蔬菜大棚整齐划一、银光闪闪,棚内种植的果蔬果红蔓绿、清香鲜嫩,为周边经济薄弱村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我们将省、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发展现代农业方式进行集约化、科学化管理运作,并成立国有公司担保兜底,每年产出项目收益28.8万元,辐射村庄86个,有效带动了周边67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北孟镇党委副书记李奇志告诉记者。

    只要土地有了活力,村民就有了奔向好日子的底气,精准扶贫为乡村振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找好结合点,打好组合拳,以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我市派出第一书记到扶贫现场,让他们利用行业优势,充分发挥“尖刀班”作用,同向发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千里沃野画出动感十足的美丽同心圆。

    “说实话,真不想让李书记走啊。”安丘市石埠子镇蒯沟村集体股份合作社负责人殷德好眼睛有些湿润。

    让殷德好恋恋不舍的李书记,是今年4月任职期满的李晓祥,现任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主任科员。2017年3月,李晓祥由市委组织部选派到蒯沟村担任第一书记。

    驻村期间,李晓祥牢记职责,用真心“帮”,凭实干“扶”。为给村里留下“摇钱树”,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领蒯沟村干部群众建起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建成占地40亩的4个冬暖式草莓大棚,230亩优质大桃生产基地,300亩淡水鱼养殖水面和一个研磨面粉加工厂,实现当年盈利分红、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2万元。

    现如今,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得愈加红火,群众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蒯沟村也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要彻底斩断穷根,产业扶贫至关重要。

    在寒亭区固堤街道卢家码头村,120块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抢眼。而在不远处的文化广场上,孩子们追逐嬉戏着,笑声不断;老人则围坐在一起,闲话家常,好不惬意。

    作为曾经村集体收入近乎为零的省定贫困村,如今的卢家码头村靠着光伏产业疏通脱贫“动脉”,托起乡村振兴梦。“仅光伏发电项目这一项,每年就可为村里增加5万元的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卢京林说,这部分收入村里在集中帮扶7个贫困户的基础上,把剩余的钱拿出来整修了村内道路和排水沟,建起了村文化广场。

    光伏发电只是牛刀小试。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实现稳定脱贫,需要健全长效机制。寒亭区脱贫攻坚过程中,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积极为全区享受政策的22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多想一步”,逐步探索出以“公司+农户+基地”“买断产业项目”等新方法、新思路,将扶贫资金与产业项目捆绑,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长效增收。同时,依托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让贫困户“多地生财”,多一份保障。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决胜“真脱贫”“脱真贫”,我市上下勠力同心,众志成城,誓向中央和省委交出一份务实漂亮的答卷。



关心潍坊大事小情,就关注潍坊新闻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fnews001)!
     复制内容 责任编辑:   桃子
 相关新闻  

微信:潍坊新闻网 微信:潍坊生活通 新浪官方微博 腾讯官方微博 微信:潍坊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