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网 潍坊日报社主办

您当前位置:潍坊新闻网 >专题频道

手造之美 源远流长 年画雕版大师—颜克臣

来源:潍坊新闻网 2019-05-17 09:20:42 责任编辑:桃子
A+A- 

    (记者 徐梅娟)5月13日,记者在寒亭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见到了已是花甲之年的年画雕版大师颜克臣。1958年出生于潍坊市奎文区十三里堡村的颜克臣,自幼酷爱民间艺术,对非遗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更是兴趣极佳,他在 40年如一日的雕版生涯中,作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潍坊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雕版大师,不断创造佳作。只因年少的热爱,颜克臣就用行动诠释了努力和收获,成为远近闻名的年画雕版大师。

    40年如一日 创造两个“最”

    俯首、屏气、凝神,右手攥刀、左手推行……就是这样的姿势,颜克臣已经做了四十年。

    他从事年画雕版40年,为杨家埠木板年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累计雕版5000多套,为目前杨家埠年画雕版最多艺人之一,先后雕版了很多年画精品力作。

    他善于博采众长,学中有创,再加上勤奋善思,前后6年独自雕版132套660块,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后期回家自主创业,专业雕版,因质量高、速度快,慕名登门求雕刻画板者络绎不绝,共计完成作品684套3420块。

    日复一日的雕刻,颜克臣的五个手指中有三个已经不能伸直,右耳也因为常年刻木声音而变得些许耳背,记者看到颜克臣的双手指节红肿变形,“我这只手,如果不握刻刀,就是只废手,可一旦拿起刻刀,就忘掉了所有的疼痛。”颜克臣告诉记者,每天晚上他都会用高浓度的白酒搓手,一方面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疏通血液,让手指在白天工作时更加灵活。

    “师法传统而不泥古,创新风格而不媚俗”是业内对颜克臣雕刻技艺的评价。采访中,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部分作品。2005年,受年画收藏家马志强先生委托,他创作并雕刻完成了《梁山一百单八将》全部画版。2008年,历时3年时间雕刻完成了《八十七神仙卷》全部画卷。在小型作品中,《老寿星》《孔子》《八仙聚会》等还被国内外专业人士收藏。

    而在众多作品中,颜克臣最喜欢的当属《八十七神仙卷》。他告诉记者,该作品系采用国画白描手法与木版雕刻技艺的结合形式雕刻而成。卷中八十七神仙雍容华贵,线条流畅,似有向前缓缓飘动之感。“它还成就了杨家埠年画历史上的两个‘最’:一是用雕版线条表现国画线描艺术,实现了年画雕版技艺的突破;二是全长十米,宽六十公分,是迄今中国最大的年画版。”颜克臣微笑着告诉记者。

    从师学艺 立志传承

    颜克臣虽然不是杨家埠本地人,但却用六十年的民间艺人身份,为杨家埠木版年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默默奉献了四十年。他1979年3月,进入杨家埠木板年画社工作从师年画全能艺人杨明智、雕刻高手尹国栋;同年8月,又到杨家埠木板年画研究所工作。

    “雕版这门艺术要么不做,做就要做精,我希望更多人能接触到雕版,热爱并选择它。”颜克臣告诉记者,除创作作品外,平日里他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技艺的传承上。对此,他采用“以师带徒手把手教学”的形式,重点培养徒弟们学习刻版制作的工艺和知识。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多数学徒已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说这话时,颜克臣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看到这一非遗项目有了传承人,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回忆起40年前当学徒的日子,颜克臣告诉记者,“那时真的很苦很累,要不是因为打心眼里喜欢,可能不会在这个行当做这么多年。”

    “现在,能静心坐下来吃这份苦去学习老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颜克臣说,“我现在要做一个‘守艺人’,守住中国传统技艺中那些好的、值得称道的东西。能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喜欢,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2004年从师,师傅手把手教我学习,他认真又细心,还经常在我不得要领时陪我熬夜加班,我知道雕版工作必须经过常年练习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我一定努力提升自己,不辜负师傅的期望也不辜负了咱们这门手艺。”颜克尘的徒弟杨凯笑着对记者说。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颜克臣始终没放下这门手艺,在雕版工作中,颜克尘深刻认识到国家对这一非遗项目的重视,提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立志传承发展下去,不辜负期望。



相关新闻
  • 潍坊新闻网微信

    潍坊新闻网微信

  • 潍坊新闻网微博

    潍坊新闻网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