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都市生活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新“瘦婚”时代
清理小广告
歌声,让生活更加甜美
大学生暑假打工需谨慎
破解停车难题更需观念转变
“停车难”困扰有车一族
潍城举办城区商场防汛疏散应急演练
2011年7月10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调查
大学生暑假打工需谨慎
本报记者郭保礼


  眼下,全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已陆续放假,为了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并赚到一些下学期的学费,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假期打工。然而,打工途上陷阱多,学生们能安然走过吗?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打工目的不一

  补贴家用、增加社会经验是大学生选择打工的主要原因。大部分人选择的职业是商场促销、发传单等,工资在30—40元/天不等。其次是家教,因受到专业限制,需求较少,因此工资相对高一些,大多是15元/小时。也有少数同学做服务员、传菜员、清洁工、刷墙等,但由于工作强度高很少有学生问津。

  “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打工纯是为了丰富实践能力,为日后毕业作准备。”某大学的大学生小王如是说。据他介绍,由于明年就要毕业了,所以他们班上大多数同学都在假期找一些零工,不在乎工资多少,有的甚至没有任何劳动报酬,单纯为了增加社会经验。

打工陷阱不少

  采访中,一位大学生小李告诉记者,他不敢随意找个地方打工,因为他外地的一位同学去年暑假打工时,就遇到了“陷阱”。小李说,去年暑假,这位外地的同学到家乡建筑工地做起了建筑工人,期间因不堪重负而中暑多次。没想到的是,“辛苦做了两个月,包工头却给了很少的工资,再加上做临时建筑工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最后只好吃了个哑巴亏。”

  记者了解到,各大城市的不法老板为打工大学生设的“陷阱”确实不少,除了拖欠工资的案例之外,还有部分学生栽在了黑中介手里。黑中介抓住学生求职心切、时间短的心理,夸大事实,骗术花样繁多。

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大多数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遭遇打工陷阱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为自己维权,由于被骗的钱财不多、没时间和精力去讨要等原因,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忍气吞声。

  为此,山东诚公律师事务所解彬律师认为,学生在选择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时一定要了解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而且一定要查看其原件,同时要记住有关证件上载明的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法定登记事项。在决定选择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时,应当与该机构签订中介合同,对其介绍的用人单位的真实性,所提供劳务的合法性,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应当退还中介费作出明确约定。大学生打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对没有营业执照的劳务中介机构,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劳动部门查处,对诈骗数额较大的还可以向公安部门报案,对拒不支付劳务费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