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6月28日刊登崔鹏的文章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成绩不容否定。但是,在某些关键领域、关键问题上,改革却难有实质性进展,似乎在陷入某种难以打破的困境。
例如,多年来,国家一直鼓励民间投资,先后发布新老“国三十六条”等文件,言之凿凿、情之切切,但实际上很多领域却依然壁垒重重。此外还有招投标违规、重复建设、环境污染等,哪一个不是喊了多少年、提了多少次却依然屡屡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大多是体制机制不科学等深层次矛盾。
审计工作报告都会详列各部门具体情况,今年更是单列出每个部门的审计公告,并以附件形式公诸于众。但同时我们更要认识到,有些问题即便点名,对解决矛盾也意义不大。例如,某些部门挤占挪用资金、违规收费,几乎每次审计都会被点名———他们为什么不改?这显然不是点不点名的问题。制度性问题不解决,点名也会变成“隔靴搔痒”。
审计指出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关键还得认真落实,否则即使审计部门再努力,也只会事倍功半。有时候,明明某些问题已被指出、有规可循,但却迟迟得不到解决,或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种种不法行为就明目张胆地出现了。因此,发现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重要,尽快改正相关问题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