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潍坊港获批对台海运直航
党员干部要牢记第一身份
迎鲁台盛会风筝放飞表演活动举行
临朐文明创建铸就跨越发展之魂
党报,拨动着他的心弦
为党员送健康
我市部署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全市上半年发放困难群众补助1.8亿元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5家
省工商系统首个人民武装部在青州成立
寒亭全力提高公路管养水平
税收优惠助推蓝区建设高扬“远航帆”
2011年7月8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报,拨动着他的心弦
―――记义务送报员王立坤


  □本报记者韩立新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有义务把党报送到每个党员手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立坤如是说。

  王立坤是安丘市新安街道薛家庄村人,前几天刚过了78岁生日,有着56年党龄。14年来,他一直坚持为乡亲们义务送报,让党的政策早日进入群众家中。

  一

  1952年,王立坤高小毕业,当了小学民办教师,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获三枚“模范教师”奖章。1953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了村支部宣传委员、治保主任兼生产队长。他习惯读书看报,常向群众讲解政策,多次被评为“读报用刊”先进个人。

  改革开放后,王立坤率先搞起运输生意。1978年买上地排车,1982年有了马车,1993年购买拖拉机,后来投资30万元购买大货车,2004年又组建车队,前年买上了轿车,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1997年,他从报纸上获得特种养殖信息,便逐户推荐,让乡亲们大赚了一把。从此,村民见面就向他讨信息、求技术。

  “村集体订的报纸在办公室‘睡大觉’,怪可惜;村民想订报刊,缺乏组织者。如果当义务送报员,村民定会喜欢。”他的想法得到了村委大力支持。

  次日,他就开始了送报生涯。他给“三老户”送去党报党刊,把科技信息类的送给养殖专业户,把法制类的送给青年人,让大家从中受益。

  二

  自从干起送报的活儿,王立坤生活更有规律。每天吃过早饭便和老伴等着邮递员到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王立坤无怨无悔地坚持着。一辆破旧自行车、一个报刊袋子,夏天一个苇笠,冬天一个棉帽,这就是他的行头。

  “我生活很滋润,很充实。每天为村民送报纸、信件,当兼职义务治安调解员,心里特别快乐。”王立坤如是说。

  王立坤从读报,到送报、用报,培养和激发了学习兴趣。发现有好的文章,把报纸从订户家借来,晚上与老伴细读,并做好笔记。利用从报纸上学到的知识,他当起村里的“调解员”,谁家闹别扭了,都去找他评理、说和。

  三

  送报甘苦自知。14年来,王立坤被狗咬伤六次,腿上七个明疤印记清晰;磕到沟里10多次,可他一点也不当回事。

  “老王为党为村民干好事,我支持!”老伴就是认准这个理,这让王立坤底气更足。

  有一次女儿看到他被狗咬伤,又心疼又生气,埋怨说:“爸,你快80岁的人了,图个啥?”

  “乐呗!身体好不高兴?左邻右舍富不高兴?村风正不高兴?村里稳定不高兴?你们忙,我就不可以忙?我78岁了,拿着党和政府的补贴,再不干点啥,就干不动了!你们让我在夕阳落山之前,多发点光吧!”王立坤发自内心的话语,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老党员的情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