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莉娅集团是我市“元老”级的服装加工企业。谈到企业的壮大与发展,集团掌门人袁文和说相当一部分成绩,要归功于集团聘请的几位颇有建树的外国专家。对十年前他们公司一年斥资300万元聘请意大利服装大师特拉纳的做法,袁文和觉得至今都很值。
尝试:日本专家带来曙光
袁文和介绍,耶莉娅集团引进外国专家的步子迈得比较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便开始了。“当时我们是通过科协的引进专家办公室引进外国专家的。”袁文和说,当时企业可以引进的都是国外有关方面的退休专家,企业先报上项目,之后可以根据专家库里的情况选择专家,之后科协帮着联系。“我们引进的第一个专家,让我们尝到了引进洋专家的甜头。”袁文和说。
据了解,耶莉娅集团引进的第一个专家是来自日本的中川甲子雄。中川是高档西服工艺制作的专家,他来到耶莉娅之后,帮公司纠正了许多西服工艺方面的缺陷。
袁文和说,中川的认真态度,使得每一个员工都非常佩服。中川是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专家,他的培训相当严格,包括手怎么放,姿势怎么摆等等,都一丝不苟。从1991年到1996年,中川多次来潍,到耶莉娅讲授相关的知识。袁文和至今回忆起来的时候说,中川是那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人,他为耶莉娅进军高档手工西服市场奠定了基础。“他最后一次来耶莉娅的时候已经是87岁高龄,但是那种认真的精神依然丝毫无损。”袁文和说,正是从中川身上看到洋专家的独特之处,他们公司才会这么多年了矢志不渝地去引进,去借鉴。
冒险:日薪一万二聘请大师来
在2000年的时候,耶莉娅集团开出日薪一万两千元的高价,聘请了意大利服装大师特拉纳。当时,耶莉娅之举在业内掀起不小的震动。
“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我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带着孤注一掷的冒险。”袁文和说,之所以公司决定那样做,是因为到2000年的时候,服装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已经初现端倪,如果企业没有立于市场强手之林的资本,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袁文和说,十一年过去了,他回首当初公司的决定,他觉得选得很对,做得很值。
据了解,袁和文与特拉纳的谈判进行了整整三个月,从各方面了解了特拉纳的技能、思维和品质,其间,袁文和还多次征求日本同行友人的意见,最终决定放手一搏。
“特拉纳是在业界相当知名的服装大师,我们当时给他的条件是日薪1500美金,折合人民币是12000元,这个价格比当时公司一名优秀员工一年的工资总额还要多。”袁文和说,那一年,特拉纳在工公司工作了198个工作日,拿到了300多万元人民币的薪酬。
“我们付出了三百多万,但收获得远比这更多。”袁文和告诉记者,特拉纳将欧式西服与亚式西服进行了大胆的融合,而且提出西服文化的概念。袁文和还告诉记者,特拉纳首次提出了消灭“差不多”的精确理念,若一件西服这个地方“差不多”那个地方“差不多”,那么整套西服出来之后,效果就会“差很多”,这是绝对不允许的。“通过特拉纳一年的努力,公司在西服文化和产品的美观度与舒适度方面都有大幅的提升。”袁文和说,2000年之后一直到今天的这10年里,是服装业竞争白热化的10年。而因为有了特拉纳的付出,耶莉娅在退出零售市场之后,强力撕开了出口和高端西服团购的市场,成为领军企业。引进外国专家为企业的壮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刊记者骆雁峰薛静通讯员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