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复旦大学招生网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部分省市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严正声明”。声明称在2011年全国高校招生过程中,有人冒充复旦老师致电考生,说复旦取消了之前与其签订的预录取协议,并“怂恿”考生修改志愿。
声明一出,迅速引发了网上关于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录取中生源争夺的“口水仗”,有人将此事的矛头对准了上海交通大学,认为是其在背后“挖”了复旦的“墙脚”。7月2日,上海交大招生办在新浪官方微博上作出回应,称“本校招生老师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
两校的声明在网上刊登后,迅速被转载、留言和转贴。有人说是复旦故意炒作,并借此诋毁其他院校的声誉;也有人说高校招生年年有恶性竞争的“猫腻”,不排除特别看重生源和高考分数线的学校采取不正当手段的可能性。
在2011年全国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关键时期,这一事件引发了网上关于高招生源争夺的新一轮“口水仗”。虽然“掐尖抢生”在高校招生中并不鲜见,但两校“官网交锋”确属首次。在网友围观叹息的同时,业内人士指出,国内高校要创世界一流,必须改变“窝里斗”现状,抢生源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利益为代价,高校招生竞争的“白热化”不能“无底线”、“无约束”。(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