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亲历者讲述―――“那个孩子被压在最下面”
京港地铁公司:全力救治伤者负责相关费用
泰国公布国会下议院选举正式计票结果
新任日本复兴担当大臣引咎辞职
伊朗称若遭威胁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俄罗斯与北约未就欧洲反导系统达成协议
我国将于2011年底前禁用和淘汰10种高毒农药
和谐之音传五洲
中央财政下达1394.46亿元用于地方交通运输项目建设
北京地铁突发电梯故障致一男孩死亡
2011年7月6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谐之音传五洲
―――记新时期中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外交实践


  今年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重申“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声音,通过世界各大媒体向全球传播。

  这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新兴市场国家合作蓬勃发展,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维护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倡导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引领全方位外交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指出,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倡导“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过去10年,中国就是沿着这样的道路走过来的。

  2005年4月22日,在雅加达亚非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丰富内涵。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引下,中国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全面推进。中国的建交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个增加到171个,形成“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可喜局面。

  “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说。

  从2008年起,中国参加了历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张。中国不仅成功保持自身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致力于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改革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为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和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致力于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推动以对话、谈判等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朝鲜半岛、达尔富尔等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一直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中国广泛开展各个领域国际合作,支持联合国及安理会改革,推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与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全球性挑战。

  今年1月19日清晨,阳光驱散华盛顿上空的阴霾,白宫南草坪上响起中美两国国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隆重仪式,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被国际舆论称为中美两国在关键时刻的一次历史性访问。

  近年来,中国逐步同各大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新型合作关系或建设性伙伴关系。1月19日,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声明》,确认中美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中俄建立了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同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日本建立起战略互惠关系。中国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发展中五国”等对话机制,同新兴大国之间合作日益增强。

  中国一向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周边。10年来,中国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在上海合作组织、中日韩、亚太经合组织等合作对话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同周边国家经贸联系日益紧密,成为多个亚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

  中国不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中非构建了“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中国成立了中阿合作论坛,成为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友好关系的新平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通过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谈判,通过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协议,通过精彩纷呈的中外“友好年”“国家年”“文化年”“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通过海军舰艇编队索马里海域护航和大规模海外撤侨行动,各国人民见证了中国同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

  中国外交双边与多边并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重,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相得益彰、互为促进、全面发展的新型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新华社记者说,“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既体现了促进中国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相结合的愿望,也体现了我国爱好和平、讲求正义的责任意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时代特征和世界形势特点的新认识。

  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十二五”规划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美好蓝图,为中国外交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努力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的贡献。(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