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金融理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存款1年期为宜理财产品别超仨
跑赢CPI就算是胜利
如何在投资中不受伤?
上涨仍是进行时
个税起征点提高主要影响心理面
理财产品成百姓抗通胀首选
2011年7月5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年理财重稳健
存款1年期为宜理财产品别超仨


  一面是高企的CPI指数,一面是“稳定”的退休金,老年人不得不应对日益严重的收入贬值、生活成本上升问题。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储蓄率较高,但理财意识相对弱一些。专业人士认为,老年人退休之后,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退休工资逐渐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创造财富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最主要的生财之道就是理财,就是用手中的钱再去生钱,通过投资产生一定的收益。当然了,老年人投资应以安全为主,其次才是资产的保值增值。

  保本最重要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收入有限,多数人是吃老本,一般不会再有新的收入渠道。而且,需要应付日常生活及生病住院等开支,费用支出会逐年增加。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不如年轻人强,因此进行投资理财应优先考虑本金的安全,在能防范风险的情况下去追求更高的收益。

  专业人士建议,老年人理财要注意安全和收益的稳妥。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低,最理想的投资模式应按照比例组合搭配,避免使养老资金蒙受损失。虽然“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对老年人却不能过分强调这个观念。因为理财产品太多,一方面老年人接受不了,另一方面打理那么多产品,老年人也没有那么多精力。

  老年人理财应该控制在2个至3个产品之间,而且最好选择他们熟悉的产品。如老年人习惯投资国债,以国债为参照标准,还有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也可以列入考虑范围。对于有炒股经验的老年人,也可适当投资股票,但宜长期持有一些优质股票。

  存款也有窍门

  存款是老年人最常用的一种理财方式,老年人认为,将钱放在银行,不仅安全同时还有利息收入,是一种非常稳妥的保值增值方式。但是很多老年人却不知道,存款也有窍门。

  一些老年人一直有一个理财误区:存款期限越长、利息越高。于是便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存成了三年或五年的定期存款。专业理财人士表示,这样的储蓄方式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比如重大疾病等急需用钱的情况,从银行将钱取出来时,由于存款期限没到,只能按照活期利率结算,于是损失了很多利息收入。

  专业理财人士建议,存款选择一年期以内为宜,存期长的话今后若再加息,那存款利息等于是在降低。另外,急用钱时取出利息会损失,当资金只是暂时闲置时,可以尝试“定活两便”或半年以下定期。对于国债,在加息预期下,期限长的也不划算,会遭遇收益不如定存的情况。

  徐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