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林峰)每到傍晚,峡山区太保庄街道七里兰村的科技文化大院里,来健身、学习的居民络绎不绝。村民告诉记者,自从有了科技文化大院,村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该村的包靠部门市编办投入13万元,捐建了科技文化大院,配备安装了健身器材和篮球、乒乓球等活动场所。全市“包村联户”活动开展以来,市编办包村工作组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改善种植养殖结构和文明和谐村庄创建为重点,倾情尽力、真抓实干,目前,已实际投入90多万元,建成了多个帮扶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后劲。
峡山区太保庄街道七里兰村为库区整体移民村,共有180户、580人,人均耕地1.5亩,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市编办包村工作组为村里硬化了4条主要街道。总长1300米,总面积8800平方米,总投资60万元。结合硬化村内道路,及时对村内“三大堆”问题进行了清理整治,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提升。投资5.5万元,为该村铺设有线电视3芯光缆3公里,全村180户村民全部接入有线电视,及时解决了有线电视进村入户问题,群众没拿1分钱。为支援麦田抗旱保苗工作,今年3月份,在第一时间投入资金2万元,延伸铺设地埋水浇管道1500米,极大地改善了800亩农田水浇条件。投入3万多元采购法桐、樱花、柿子等树苗800余株,市编办班子成员和全体机关干部与村里的干部群众100余人一起植树绿化,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调整种植、养殖结构,让村民尽快富起来,市编办聘请市农科院专家对种植结构的调整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规划指导;聘请畜牧业专家对养殖户进行具体指导,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对种植、养殖带头户及时给予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具体做法上,按照典型引导的思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联户优势,积极培育示范带头户,条件成熟时逐步推广。
通过联户,为老百姓送去党组织的关怀。到目前,工作组已走访帮扶贫困户、病灾户、五保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50多户(次),及时送去面粉、花生油、棉被等生活物资,送去慰问金1万多元。结合军地共建,从驻潍某部医院联系组织了12名医学专家和医护人员,携带医疗器械和药品,进村为老党员、老干部、军烈属、孤寡老人等40多人进行了免费健康查体,及时送去了组织的关爱。
按照组织联建的要求,工作组成立了市编办与七里兰村联合党支部,并健全制度,定期开展活动;组织该村全体党员举办了2011年第一次党课,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一九五一”的思路举措,学习了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全程参与组织指导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指导不领导,换届选举工作组织严密、程序严格,在全区率先完成换届任务,为村里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