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我市举行各界青年纪念建党90周年座谈会
《百姓书记》获选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
我省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费
市领导检查调度城区防汛等工作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践行承诺惠民生
重温誓词庆华诞
幸福路上党旗红
诸城恐龙化石发掘点惊现“龙立方”
2011年7月4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福路上党旗红
―――记高密市夏庄镇王家官庄村党支部


  □本报记者马廷刚

  通讯员王喜进王晖

  宽阔笔直的中心大街,花草掩映的村民别墅,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的和谐广场……短短几年时间,高密市夏庄镇王家官庄村缘何能由昔日的乱扯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和谐村?沉浸在幸福生活中的村民回答说,因为他们有个好党支部。

  把群众的心拢起来

  在王家官庄村一盘散沙、上访不断的形势下,2006年1月8日,由王连福任支部书记的王家官庄村新的党支部成立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诸多矛盾中,干群矛盾是关键,只有把干群矛盾解决好了,其他矛盾才会迎刃而解。

  万事开头难。新党支部成立之初就公开宣布,村民有什么怨气、怒气尽管找支部反映。有一年大年初一,一位党员酒后到王连福家找茬,王连福非但没有发火,反而热情接待,耐心地听他发牢骚,邻居都看不过去了,可王连福说:“村民有怨气不向我出向谁出?我就是群众的出气筒,群众的怨气出了,心气儿也就顺了。”这种开门纳谏的做法,让党支部找准了村民反映的干部办事不公、财务不明等10多项问题的症结所在。

  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

  “手中没把米,唤鸡鸡不理。”王家官庄村党支部深知村里经济不发展,村民手里没有钱,党组织就没号召力。村里没企业,支部成员就分头跑企业、找老板,高密市规模以上企业被他们跑了个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家官庄村先后引进了18家大型企业和面粉加工、木器加工等5家个体私营企业,不仅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还使600多名村民“洗腿上岸”,就地成为产业工人。目前,全村个体工商户达到93户,全村9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务工经商,90%以上的村民从事二三产业。2010年,王家官庄村固定资产达到496.38万元,村集体收入820.2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30元。

  现在,王家官庄村的村民也过起了跟城里人一样定点上下班的规律生活,下了班就到村口的青岛利群超市休闲购物,晚上就到小广场跳舞、健身,日子过得非常惬意。

  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

  村集体口袋里有钱了,这钱怎么花?王家官庄村党支部早有了谱气,“群众的事情必须由群众做主。”根据大多数村民的意愿,确定了集中建设村民居住区、规划新修村内道路、建设休闲娱乐场所三大重点。

  改造以前,王家官庄村很多村民居住在低矮潮湿的平房内,夏天雨水一大,很多村民家中就会“水漫金山”,苦不堪言。现如今,已有140户村民从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在整修道路过程中,为节省资金,村干部带头义务清扫新修道路,看到村干部都干得这么卖力,村民在家里坐不住了,纷纷加入了义务劳动的行列。在修建村内休闲娱乐场所捐款过程中,村干部们主动捐款11000元,在他们的感召下,全村80%的村民自发捐款3万多元。如今的王家官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内大街小巷全部进行了硬化,砌上了排水沟,建起了花坛,栽植绿化苗木24500株,全部安装了路灯,沿街房屋墙壁进行了统一粉刷,达到了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五化”标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