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江鹏王成波)近日,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全国党建研究会组织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奎文区就创新完善社区“大党委”制,全面提高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作了经验介绍,引起良好反响。近年来,奎文区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初步构建起了“体制理顺、管理有序、资源融合、服务一体”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工作实践中,首先优化组织设置,实现布局网格化。该区按照6000户左右的规模和10分钟服务半径,以街、路、巷、河为界,将全区所有居委会、驻区单位调整为42个大网格,在网格内成立社区“大党委”,实行“点、线、面”相结合的组织设置模式,灵活组建各类功能型党支部。目前,全区社区“大党委”实现了100%全覆盖,建立功能型党支部133个。其次明确功能定位,实现职责明晰化。通过四推一(直)选、公推直选方式产生社区“大党委”班子,从社区党员中推选产生党委班子候选人,然后召开社区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区“大党委”班子。第三完善运行机制,实现程序民主化。在社区“大党委”领导下,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委员会和社区监督委员会“1+3”组织模式,实行“双诺双述双评”,试点建立社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建立党代表视察制度。第四落实保障措施,实现管理科学化。在调度考核、人员引进、经费保障上,区里成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建立“街道党建联席会”,定期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研究调度考核。第五搭建载体平台,实现服务均衡化。在每个网格内高标准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党员之家,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等,加强对党员的分类教育管理。同时,建立了46个“党员(社区)服务联盟”,积极开展便民业务,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奎文区通过推行社区“大党委”制,一是实现了区域范围内党组织管理全覆盖,开辟了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径。通过建立社区“大党委”,将全区所有社区居委会、544家驻区单位党组织全部纳入社区党委统一管理范围,使社区“大党委”的政治、组织、工作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加大了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和谐社区创建水平得到了新提升。该区以社区党建工作创新为契机,组织开展了“社区提升工程”,两年多来,全区新建、扩建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36处,全区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5%;累计投资3.2亿元,完成城市拆迁和拆旧改丑50万平方米,先后对31个旧小区、50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改造提升,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三是增强了各级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目前,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部完成“撤村设居”工作,7.5万名农民全部转化为市民,基本实现了在身份、居住、就业、保障等方面的全面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