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未来5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有望年均增长13%以上
温家宝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首轮中德政府磋商
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
胡锦涛与苏丹总统巴希尔举行会谈
拉加德当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总裁
2011年6月30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任仲平


  90年前,13个选择了信仰的革命者,那些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很难想到,1921年7月那个夏季,上海法租界石库门里的秘密集会,那颗从遥远西方“盗来”的火种,会燃烧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它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最终改变了20世纪中国的走向,改写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一穷二白,满目疮痍。中国近代史的舞台,多少政治力量登台亮相,却终究没能让一个古老大国走出苦难,是什么样的政治信念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让一个新兴政党唤起工农千百万,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样的政治能力有如此巨大的创造力,让一个政党的成长与一个国家的重生融为一体,在动荡的百年历史中写下不朽传奇?

  90年后,追寻这段历史轨迹,我们发现,最终的答案源自最初的理想,是信仰的旗帜造就了理想的传奇。

  从哲学的概念理解,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对信仰的不同选择,体现了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就政党的本质来说,信仰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对于信仰的不同选择,决定了一个政党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品格。

  20世纪的上半叶,在向着“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奔去的人群中,有出身豪门的少爷小姐,有山野乡村的农家子弟,有满怀激情的青年学生,有一无所有的产业工人。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的理想信念,让他们凝聚在同一面旗帜下,勇往奋进以赴之,殚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这样的选择看似简单,却殊为不易―――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但他们深知只有信仰能体现人生价值可靠的落实,只有信仰能赋予短暂人生永恒的意义。正是这样的选择,让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征程。

  这样的选择看似偶然,却十分必然―――“决非为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足以自乐,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正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高尚情怀,让共产党人选择了为人民奋斗的高尚事业。

  90年后,今天的人们只有理解他们纯粹的理想,才能理解他们不朽的牺牲。这种理想,让共产党人牢记责任、牢记使命,在中华大地书写出气壮山河的诗篇;这种理想,让共产党人超越时代,超越生命,在人民心中耸立起永不磨灭的丰碑。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高度的自觉肩负起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使命,并将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化作顽强的精神信念。

  环顾全球,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实践中明确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从“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回顾90年奋进历程,始终铭刻于鲜红党旗的“人民利益”,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信念,是我们党最为根本的政治优势。

  环顾全球,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公而忘私、奉献牺牲作为对党员的基本道德要求,更少有哪个政党对党员进行持续不断的党性教育。从江竹筠到董存瑞,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杨善洲……在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艰辛探索中,始终有共产党员为了信念不畏牺牲,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艰苦岁月默默奉献,为国为民披肝沥胆。回顾90年奋进历程,始终为人民而奋斗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思想财富。

  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信仰以及由信仰衍生的伟大精神,既不只是出自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只是源于向往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发展,社会才能真正走向繁荣,这是震古烁今的人间正道,是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它告诉我们:选择为人民而奋斗,它的生命必将永恒,它的事业必将长存。

  作为人类全部实践的动机与目的,对个人言,信仰构成个人行为的支柱;对民族言,信仰构成凝聚民心的精神;对国家言,信仰构成国家意志的核心。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等于没有灵魂;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民族如同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国家不会自主强大。

  回望百年中国史,几代共产党人的革命和探索,其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了救亡图存、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更在于它用“信仰”的旗帜将中华民族空前地组织起来,为后来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由此赞叹:历史上没有其他集团能够将亿万中国人民团结成一个政治单位;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团结,是现代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这确实是最伟大的成就。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封闭愚昧到自信开放,从备受欺凌到重返世界舞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前所未有地将中华民族团结成一个整体。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中国从五千年王朝之“天下”,成为亿万人民之“国家”。在传统的文化认同之外,这个新型的人民共和国有了强烈的社会认同、鲜明的制度认同,这才有了亿万中国人民危难艰险之中救国的奉献和牺牲,一穷二白之上建国的探索和激情,遭遇困境之后强国的勇气和智慧,由此造就了激荡人心的历史进步、波澜壮阔的现代转型、震古烁今的发展传奇。

  凭借这种信仰,90年沧桑巨变,中国经历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悲惨境遇走向光明前途的历史转变。

  90年风雷激荡的伟大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在信念的旗帜下英勇无畏的奋斗史,是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90年,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90年跌宕起伏的伟大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在信念的旗帜下一往无前的探索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历史。这90年,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引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两次革命,变革之广泛,影响之巨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绝无仅有,最终使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90年风雨兼程的伟大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在信念的旗帜下百折不挠的精神史,是在走向复兴的征程中感召团结中国人民生死与共、始终相随的历史。这90年,我们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遭遇过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被动局面,走过了“大跃进”的急躁与“十年内乱”的浩劫,却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开启改革开放的大幕。我们亲历政治风波的考验,直面苏联解体的冲击,面对“红旗还能打多久”的追问,仍然坚定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一个被称为“卓有成效地创造了一种发展模式”的政党,一个被认定“提供了另一个政治制度选项”的政党,一个被赞誉“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政党,我们该怎样看待这90年彪炳史册的伟业,怎样看待这90年不同寻常的选择?

  从理论上看,造就这一史诗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是信仰的旗帜指引着我们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90年岁月,正是依靠科学理论的引领,我们党才能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开创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

  从实践上看,书写这一史诗的现实主体是中国人民,是人民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社会永不停歇的进步。90年岁月,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引领中国社会,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交织、几近亡国灭种的悲惨境遇,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是我们总结这90年艰辛探索的历史结论:选择了什么样的信仰,就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没有始终如一的坚定选择,没有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就不可能于无光的暗夜中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就不可能创造与过去5000年全然不同的历史,就不可能把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于更多人而言,这是解读共产党90年激流勇进的历史视角:离开“人民”这一核心价值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便无法洞察包含在“历史意外”之中的逻辑,无法把握蕴藏在“中国传奇”背后的力量,无法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奥秘。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最核心的价值,这是90年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区别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特征。

  纵览90年征程,如果要从历史中得出一个结论,那么最根本一条就是“实现人民利益”。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庆祝大会上深刻总结的:我们党进行的一切探索,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利益。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现在,我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所有这些,同样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

  正是因为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今日之中国将“民生”视为最大的政治,将“以人为本”作为最核心的治国理念。从人道到人权、从福利到权利,发展人民利益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物质到精神、从生存到发展,保障人民权益拓展出广阔外延。在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我们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管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矛盾还会存在、挑战依然严峻,但共享经济成果、发展政治权利、繁荣文化事业、加快社会建设的“十二五”蓝图,让人民看到了党和政府攻坚克难的决心信心,看到了社会主义中国更加美好的前景。

  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作为一段90年辉煌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必须时刻谨记为人民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强国富民,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成就伟业。

  (据《人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