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构建和谐聚民心
温家宝与英国首相举行会谈
2011年6月29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和谐聚民心
―――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我国经济改革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成果非常突出。但单靠经济建设无法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经济建设中产生的很多问题需要社会建设去解决。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发展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提出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要实现社会和谐。这是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此,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党的重要奋斗目标。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构建全体人民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更加清晰。

  在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后,社会建设迅速加强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提出了社会建设六大方面的内容: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

  “十一五”期间,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就业被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12.67亿城乡居民;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加快实施国家助学制度,共资助学生2130万名……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最近中央在社会建设方面做出的又一重大部署。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011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新一轮改革将向社会管理领域重点突破。它标志着我国更加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的协调均衡,追求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政府职能转变,追求全面实现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调整,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注民生,也显示了党委和政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建设和管理社会的决心以及前进方向。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社会建设任重而道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一定能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一定会迈向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据新华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