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潍坊市2011―2015年依法治市规划》的决议
  (2011年6月2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在全市公民中深入开展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2011年6月2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心系“三农”安天下
个税法修正案草案维持3000元起征点不变
“党旗飘飘”迎华诞
亚星二次创业培育全新企业文化
扶危济困访贫瞻仰革命旧址
我市出台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
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11年6月28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系“三农”安天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走进“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小岗村,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忆起小岗之变,依然感慨不已。

  1979年早春,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大包干”。“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解决了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

  温饱之后,如何让数亿农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这是党在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一年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严宏昌说,分田到户第二年,小岗村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可之后的20年,小岗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

  小岗村的经历,是当时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当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处于十分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突出……

  对于中国来说,9亿农民是一个作出过巨大奉献的群体。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约为4500亿元,为国家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从1980年到农业税完全取消的2006年,虽然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的比重不断缩小,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仍然是巨大的。

  200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04年12月,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在着眼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在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今天,回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依照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措施。”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刘延年说。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中央多项重大涉农政策高强度密集出台,其支农力度之大、强农措施之强、惠农政策覆盖之广,前所未见。从向农村“取”到向农村“予”,这一历史性转变,仅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2006年,延续了2000多年中国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被中央一号文件画上了句号,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

  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接踵而至。从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到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和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绩。粮食产量屡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连续7年增产。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增量达到766元,刷新历史纪录;实际增幅超过城镇居民……

  农民日子越过越好,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如今的安徽小岗村,再次成为全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农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近三分之一的农户购置了小汽车,村里铺上了柏油路,路边有新房,田间有大棚。

  虽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国的农村依然还有不少人口处于贫困中,农业和农村基础在一些地区依然薄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要靠几代人艰苦奋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新的胜利,广大农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幸福!(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