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艺术大师三人行》出版
我市启动中小企业法律服务随身行活动
2011中国(诸城)国际烧烤节开幕
潍坊滨投债成功发行发布仪式举行
科学发展闯新路
中国火炬IT服务创新联盟年会在潍举办
潍坊外国语学校十年求索铸就品牌魅力
奎文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党务公开
今年我市夏粮收购资金全部就绪
唱红歌颂党恩
美众议院拒绝授权政府对利比亚开展军事行动
2011年6月26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发展闯新路
———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后的新形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深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与此同时,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2003年4月,胡锦涛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杨信礼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各个领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特征,其中包括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针对这一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的战略任务。中央党校王天义教授说,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能源资源等物质投入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2007年10月16日,党中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在“快”前,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加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将会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并强化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的约束。

  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司长的李晓西认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贯穿于经济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也贯穿于改革开放。对政府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群众为本,进一步增加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帮助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坚决纠正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合法利益,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教育乱收费和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在他看来,“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当代人在发展中必须对子孙后代负责,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不但要求经济可持续发展,还要求经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坚持改革开放。

  近年来,为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启动新一轮医改、实施教育改革、启动一千万套保障房建设、积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加强社会管理。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经济规模稳步扩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和投资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增强的趋势。同时,民生不断改善,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新华社太原6月25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