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贺德良
通讯员辛伟张训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是临朐县冶源镇傅家李召村党委一班人的座右铭。近年来,该村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时刻以群众利益为重,想点子,谋发展,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科学发展、率先发展。2010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00元,分别同比增长18%和15%。
咬定发展不放松
“村里现在有钱了!”谈起村里的收入,现任村党委书记傅绍卓毫不掩饰。
可在过去,傅家李召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1994年村“两委”班子进行了一次外出考察。当时,他们确立了这样的发展思路:工业强村、科技兴村、三产活村。
思路即出路。该村依托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先后引进企业24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全村现发展大棚西瓜350多亩,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近4000元。2002年6月,高标准建成了占地150亩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村民养殖收入增长一倍多。立足便捷的交通,该村还加大第三产业开发力度,目前,全村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190多户,年实现收入600多万元。
咬定发展不放松,创先争优不停步。十七年来,村“两委”班子换了四届,一届接着一届干,实现了全村经济大发展。
村民素质大提升
傅家李召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科技、信息欠缺的矛盾却日益突出。怎么办?村“两委”毫不犹豫地把提升村民素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为此,村里出资40万多元,建起了“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信息设施。群众一遇到种养的难题,就到此查阅有关信息,请专家支招,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为帮助村民端上发家致富的“金饭碗”,该村还坚持用新思想教育农民,坚持每月对村民进行科技学习教育,提高他们学科技的积极性,并定期邀请知名“土专家”、“田秀才”到村里开展科技培训,提高村民科学种养的能力和水平。
如今,傅家李召村农民的素质提升了,生产效益大大提高,创业激情也与日俱增。
让群众得实惠
“我是‘傅家李召村’的!”近日,赶到县城购买家用轿车的老傅提起自己的村子甭说有多自豪。
为使村居建设符合发展要求,村里对村庄按工、商、种、养、居等功能区域进行了科学规划。2000年以来,先后高标准硬化了村内6条主大街及奶牛小区、示范园道路,安装路灯100余盏,栽植绿化苗木3000多株。2010年,该村又投资100多万元解决了居民用电、用水问题。近年来,新建居民住宅楼8栋,改善了240户村民居住条件。
为让群众感受更多温暖,村“两委”还高标准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为村民统一办理了新农合医疗保险。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坚持每月为55岁以上老党员和60岁以上老人发放固定生活补贴,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
滴滴汗水映党徽,件件实事暖民心。傅家李召,一个“幸福”的代名词,如今,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幸福村庄”正以昂扬的斗志阔步向前迈进,一切都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