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人口·计生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
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力促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
文明呵护“幼苗”成长
阳光六年幸福一生
2011年6月24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呵护“幼苗”成长
———寒亭区外国语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侧记


  □宋平马秋娟

  在寒亭区外国语校园内,你随处可见身穿黄色文化衫的文明礼仪小使者,他们穿梭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寒亭区外国语学校自2008年9月建校初,就开始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马秋娟老师告诉记者,自从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以来,学生们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以前学生在校园里只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打招呼,现在学生在校内碰见所有的老师都会上前打招呼问好;有的学生在看到地上有纸屑也会主动捡起来。

  校园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浓厚氛围

  走进寒亭区外国语学校,干净的校园让人感到惬意,校园内正对校门甬路尽头是大型的宣传标语“习惯成就未来”,甬路旁、草坪里、小树上都有指导学生行为的警示牌、标志牌,在校园的墙壁上布置了彩色的“外国语学校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细则”等墙报;在楼梯口、楼梯侧面墙壁上设置“礼貌用语”警示牌、“礼仪教育”宣传板;教室里,每班张贴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班板报中涉及养成教育内容,开辟了“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专题板报,呈现“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有情,一沙一土能育人”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氛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日常教育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努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开设“习惯养成教育”课,自编了《外国语学校习惯与养成》教材,做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各任科教师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着的丰富的养成教育资源,自觉地、有机地把学生的习惯养成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规范学生的听讲姿势、读写姿势、举手姿势、发言姿势、书与文具的摆放位置等,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通过“一站”(红领巾广播站)、“一式”(周一升旗仪式)、“一会”(双周主题班会)“一主题”的活动,使养成教育得到很好的扩展和延伸。并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月主题教育活动,如1月为社会公德教育月,2月为行为规范和安全教育月,3月为学雷锋树新风教育月等,这些主题教育,既各有侧重,又互为依存,使教育活动形成系列化。学校还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给教师敬个礼”、“为爸爸、妈妈洗次脚”、“为烈士唱首歌”、“给老师写封信”等活动。并组织有文明儿童记者团、文明儿童画家团等,让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来不断深化礼仪知识。

  改革评价制度引领文明礼仪教育

  外国语学校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个体评价进行改革,制定了对全校学生的新评价方案,一学年分四次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品行习惯、学习习惯做出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星级评比的主要依据,设立了星级评比“十星单项奖”,其中受奖学生在“六·一”庆祝会接受表彰,荣誉记入个人学籍档案。学校加强对班级群体评价,以班级卫生、纪律、早操、路队、礼仪等常规评比为重点,每周颁发流动红旗,作为优秀班级的评比依据。通过这些评价激励措施,学生在养成教育中树立了主人翁意识,培养了荣誉感,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家校联合延伸文明礼仪教育

  在家长的评价中,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现在和孩子们上街从来不敢闯红灯、不敢乱扔垃圾;孩子也变得爱写作业了,懂礼貌了,讲卫生了,不睡懒觉了,能主动承担家务了,知道关心父母了……

  外国语学校通过为家长举办“养成教育”专题讲座、召开家长会等形式,组织家长学习“习惯培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共同分析学生在习惯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对策,共同指导和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另外,学校、教师还充分运用“校信通”多媒体手段,强化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并达到文明礼仪辐射家庭,带动社会,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习惯养成教育实施一年多来,寒亭区外国语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稳步前进,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学生们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变化。2010年4月,第三届两岸风筝文化交流活动在该校举行,30多个孩子全程陪同台湾小朋友,他们的大方与自信,周到与幽默受到台湾带队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孩子们的发展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主题阅读示范校、山东省家长学校示范校、潍坊市规范化学校、潍坊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潍坊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还被定为潍坊市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