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于德森,临朐县九山镇残联专职干事。1987年中专毕业后,当上了乡村医生,从医24年。2009年底被选聘为九山镇残联专职干事。先后被省、市、县评为“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从事残疾人工作几年来,心系残疾人,努力埋头工作,主动为残疾朋友分忧解愁,赢得了广大残疾朋友的信任,大家都称我为残疾朋友的“老黄牛”。
刚开始从事“专职干事”这项工作时,我也有些打“退堂鼓”的想法,家人都说,论收入还不如医生高,你何必选择这份职业呢?自己也想,自己身有残疾,干这个行不?但一想到干乡村医生工作20多年来,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那些老弱病残人了,容易与残疾人沟通正是自己的优势!于是坚定地对家人说:有这样一个为残疾朋友服务的机会,只有珍惜,决不后悔。
边干边学,收获学无止境的快乐。从事残疾人工作之后光靠热情是不够的。为尽快适应角色,熟悉业务,我就端起书本学。我先后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业务书籍,还抽时间读报纸和残疾人刊物,了解有关残疾人的先进事迹,学习自强模范,掌握残联干事应有的本领。
满身疲惫,换来真心笑容。业务熟悉了,接下来就是工作的责任心了。上任伊始,我就拖着残疾的左腿骑着改装的摩托车,跑遍了辖区所有村的每户残疾人家中,调查了解,把全镇所有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分类造册。并在心里记下每个残疾人的家庭条件、经济状况、生活来源、致残原因以及他们康复和就业需求。经常下村入户与残疾人谈心、了解情况,先后为残疾朋友办证、补证达50多人次。多次往返于县特教中心和残疾儿童家中,提供有关惠民信息,了解学校的优惠条件,最终将3名残疾儿童送到县特教中心学习,替家长和残疾儿童圆了他们的上学梦。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妥善处理并详细记录残疾人的来人来访14人次,有效化解矛盾,无一人越级上访。几年来,帮助全镇12名残疾人解决在危房改造工程中的难题达20人次,使危房改造工程圆满完成。
一般健全人是体会不到残疾人的苦衷的,作为残疾人,非常需要别人的帮助,但这种帮助往往是没有回报的,一次两次可以,时间长了,残疾人就会选择沉默,就不好意思把心中对别人的求助说出口,而健全人也就忽略了对他们提供帮助。我也是残疾人,感同身受,所以不等辖区内残疾人提出要求,就会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我主动上门帮助褚庄村的宋吉强、柴家庄村的董兴红等50人办理了二代残疾人证。南店村的董梅、马头店子村的陈兆叶、呈子河村的赵鹏飞3名残疾儿童入学问题也是我主动登门做工作,往返城乡几趟才完成的。青杨峪村的申孝顺、于家沟村的段九祥等6名白内障患者,也是我获得信息后主动上门提供帮助,最终让他们重见光明。了解到柴家庄村的智障残疾人柴某某,与体弱多病的父亲相依为命,就主动上门为其帮助解决身份证、二代残疾人证和低保证,并且自费为其带去50斤面粉,20斤大米,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在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施工期间,我几乎天天吃住在工地,跟踪工程进度,严抓工程质量监督,及时协调解决工程难题,确保了全镇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按时按质地顺利完成。
于德森口述记者刘明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