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国内・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发改委:下半年物价走势总体可控
放眼世界揽风云
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我省开秤收新粮
联大通过潘基文继任联合国秘书长决议
大型上市园林公司诚邀有志之士加盟共创滨海美好未来!
2011年6月23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眼世界揽风云
―――记跨世纪全方位外交格局


  世纪之交,面向新世纪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外交格局已基本形成。中国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调整外交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辟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中国外交的重大战略转变,源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实现中美建交,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成为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前奏”,中国的对外交往思路也愈发清晰。

  1982年8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明确强调中国的对外政策“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或者叫联合和合作”。同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发展同各国的关系。

  1986年3月25日至4月12日召开的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从十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这表明,中国已基本完成了外交方针的调整,中国的对外关系格局已显示出向全方位发展的新特点。

  新的外交战略下,成果显现。1989年5月1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楼东大厅门口,邓小平和来访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面对100多名中外记者宣布,中苏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1982年至1989年期间,中国又同13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国总数达134个。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中国外交保持了稳定和连续性。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他告诫说,西方国家向中国施压,根本点就是要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对这股逆流要旗帜鲜明地坚决顶住。一是“绝不能示弱”;二是“泰然处之,不受他们挑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提出的指导方针,坚持独立自主,顶住西方压力,通过实行睦邻外交和打破西方国家的“制裁”,成功开辟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从1990年至1992年,中国睦邻外交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同印度尼西亚恢复外交关系,同越南关系实现正常化,同印度关系有了很大改善,还同22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个数字甚至超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次建交高潮。

  20世纪最后几年里,中国积极构筑跨世纪的对外关系,成果丰硕。面向新世纪,中国外交蓄势待发。2001年6月14日至15日,江泽民主席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总统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六国间地区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同年10月,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11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关键性历史节点。

  又一个十年过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中国和世界之间的相互交融更加紧密,中国全方位外交大有可为。

  今年,胡锦涛主席成功访美实现中国外交良好开局。“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合组织成立10周年峰会,以及将要举行的东亚峰会、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都将为新形势下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地区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正如外交部长杨洁篪所说,今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也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全方位推进中国的外交事业,要进一步形成以首脑外交为统领,国别、区域和各领域外交相互促进,双多边结合,政经文互动的有力外交架构。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