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兴亮)近日,为进一步修复我市渔业资源,我市在滨海区、寒亭区、昌邑市三处省级中国对虾增殖站成功放流1.6亿尾规格在3公分以上的中国对虾苗种。
据悉,中国对虾是渤海湾名贵的对虾品种,莱州湾是渤海秋汛对虾的重要渔场,产量约占整个渤海产量的1/3。因受到水域污染、捕捞过度等因素影响,中国对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资源量锐减。2007年以来,我市积极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首次开展中国对虾增殖放流。四年来,累计放流中国对虾幼苗近3.6亿尾,有效地修复了中国对虾资源,对于实现渔民增收、渔业增效及保护中国对虾种质资源起到积极作用。这次放流的中国对虾,预计到九月上旬即可达到采捕规格,回捕率可达3.5%以上,届时,可捕捞对虾700多吨,可实现产值1亿多元,将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