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成为2011年4月至5月间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截至5月31日24时,中国人大网征求意见系统收到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超过23万条,创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
5月20日,来自山西长治潞安矿业集团常村煤矿的工人王垠受邀走进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15位公众代表一起,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有关方面负责人面对面提出他们对修改个税法的意见。
王垠说,他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国家正在“依法治国”的轨道上快步前行。
这是一个觉醒重生的年代―――
走出“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中国,无比热切地呼唤着民主和法制。“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的讲话,拨正了法制建设航向。
作为拨乱反正、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历史性转变的重要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郑重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伟大任务,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启了崭新征程。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抓紧制订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和法规,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也确立了法制建设的新方向。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陈胜华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任务,到十五大明确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这是党深刻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平稳推进改革开放大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这是一个科学发展的年代―――
2003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新征程。
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食品安全法……一批法律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立法为民”宗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表示,立法重点由经济向社会的转变,反映了中国进入小康社会以后强烈的社会需求。
百转千回,梦想成真。到2011年2月,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一个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从约束公共权力到保障个人合法权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各项法律制度日臻完善,改革开放的伟业顺利推进,百姓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了切实的法律保障。(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