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潍坊农信:大爱化甘露播撒天地间
2011年6月21日 星期
 上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农信:大爱化甘露播撒天地间
  ▲2月27日,王新声理事长到昌乐朱刘街道西南庄村实地调研旱情。
  ▲5月5日,昌邑市委书记马跃启、市长吕珊珊等一行5人,专程到市农信联社送上致谢锦旗。
  ▲村民使用自助服务终端,在家中办理业务。


  通讯员曹洪启田军秦红金

  2011年春,潍坊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旱情就是动员令,潍坊农信紧急调集资金、组织人力,打出400余眼“金惠农”水泉,不但解决了农民饮水和农田灌溉的难题,更滋润了农民的心。多年来,潍坊农信以服务潍坊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关注民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农信人锐意进取,永不止步,把满腔的爱化作甘霖挥洒在脚下的这片热土上。

  “金惠农”惠百万家农户

  “文明信用就是‘真黄金’,我这次被评为文明信用户,贷了35万元一年就省2200多元。”寿光市纪台镇东刘村李炳辉得知自己被评为“文明信用户”后,难掩自己心头的高兴。

  农户信用评定,是潍坊农信独创的信贷支农方式。自2000年潍坊农信联社成立之初,就开始在系统内探索实践农户信用评定,培育农村信用环境,从单体农民信用创评开始,一步步实践,一点点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农户信用评定贷款、乡村“2+1”贷款、农民住房贷款为核心的支农营销网络建设模式,充分运用社会的力量完成对社会的服务,成功解决了农信资金成本高、人力资源不足、信息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基本建立起符合农村实际的信用机制和系统规范的支农模式,实现了农民信用评级、有效贷款需求、农村信贷服务“三个全覆盖”。目前,已在8838个村进行信用评定,占到全部村庄的96%,信用户114万户,占到全部农户的67%,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组建了农民联保小组35.9万个。

  按照“大模式、小产品”的思路,潍坊农信不断创新、完善信贷产品,根据信用培育的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分别推行了农户信用评定贷款、乡村“2+1”贷款、“诚信通”农户免担保贷款。由最早推出的以联户联保为主要担保方式的农户信用评定贷款到由大联保为主要担保方式的乡村“2+1”贷款,再到目前完全无担保的“诚信通”农户免担保贷款,贷款担保条件的放宽直至取消充分见证了潍坊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历程。主动引导和培育信用,而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信用环境,已经成为潍坊农信信贷产品设计的核心理念。

  多年来,潍坊农信主动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引领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的转变,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升级。推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开展“百合工程”,主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自2009年开始,潍坊农信每年至少牵头组建或规范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牵头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或专业市场的对接。目前,潍坊农信已牵头组建和规范引导35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对这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贷款4.5亿元。创新推出“4+1”农业产业链贷款,形成“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完整产业链条,真正实现农产品与大市场的对接,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升级。

  “金助力”助万家小企业渡难关

  在安丘市凌河信用社信贷室内,一位正在办理贷款业务的客户,一边填写借款合同,一边高兴地说:“今年真是多亏了信用社的优惠政策,允许我们分期还贷款,要不我们企业真是转不动了,只能是破产了。”

  近期受紧缩性货币信贷政策影响,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为归还债务或缓解财务状况不惜高息借贷,民间借贷年利率多在5分以上,超出中小企业经营利润数倍,中小企业借用高利贷无异于“饮鸩止渴”。目前潍坊市各县市区因高息借贷破产、倒闭、逃逸的中小企业时有发生,为缓解当前从紧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冲击,市农信“雪中送炭”,采取“七项措施”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即:实行“四种还款方式”、确保“两个保障”、做到“一个结合”。

  实行“四种还款方式”,减轻中小企业还款压力。市农信灵活运用展期、阶段性借新还旧、分期还款、循环授信“四项政策”,缓解优质中小企业贷款到期还款压力,避免因资金链断裂造成陷入经营困境。一是实行贷款展期。对因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导致贷款按期归还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可办理贷款展期。二是实行阶段性“借新还旧”。对资金临时周转困难的优质中小企业,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办理阶段性办理“借新还旧”:(1)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属贷款原定期限过短,不适应正常生产经营周期;(2)所属行业及产业不在国家《产业结构指导目录》所列的限制类、淘汰类行业及“两高一剩”行业范围内;(3)借款人上一年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值和盈利为正值,近两年缴纳各项税金呈上升趋势;(4)在农信及其他金融机构均无不良信用记录,在信用社评定的信用等级要在AA级(含)以上;(5)借款人在信用社所有账户总的日均存款余额原则上不低于贷款额的30%;(6)积极在信用社办理代发工资(代发职工工资人数不低于全部职工的50%)等中间业务。三是实行分期还款。对单笔金额超过100万元,贷款期限在一年期(不含)以上的贷款,可采取按月(季)分期还款方式。四是实行循环授信。为解决前后授信不衔接,导致借款人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可办理“循环授信”,即在授信到期前1-2个月,提前开展授信工作,确保前后授信无间隔期,保障授信连续性。同时,运用名单式授权、循环信贷、最高额抵押、贷款证贷款等政策,在授信和授权额度内循环使用授信,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确保“两个保障”,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一是在信贷规模上予以优先保障。按照信贷资金切块管理规定,辖内各行社在确保满足农户贷款资金需求基础上,将富余信贷资金规模重点投向中小企业信用联盟、商户信用联盟会员等优质中小企业客户。二是在贷款审批效率上予以保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全面推行限时信贷服务。对贷款展期、收回再贷、借新还旧的中小企业贷款,确保在5个工作日之内办理完毕;对新增的中小企业贷款,确保在7个工作日之内办理完毕。通过提高信贷审批效率,确保资金及时到账。

  做到“一个结合”,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实施“七项”举措过程中与市委、市政府产业政策搞好结合。一是以支持“三区”建设为重点,加强与当地科技、环保、海洋渔业等部门的协调合作,积极参与到支持“三区”建设发展项目中,加大针对“三区”建设的海域使用权抵押、船舶抵押、厂房按揭、厂商银、循环信贷等信贷产品的推广力度,为“三区”内中小企业提供覆盖各层次需求的金融产品;二是加大对高端产业和高科技企业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传统行业中的优势企业、有技术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资源垄断型企业;三是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严格控制,采取限制、压缩、退出等多种策略不断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贷款,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调整。

  “农民自助终端”成为乡村便利店

  “以前存取款,得跑五六里路到镇上办,如今在咱村里也能办理了。”寿光市上口镇南邵一村村民牟伟青说道。她从信用社贷了5万元,开了一家生产散热器的小厂,每月需要往贷款账户上打入300多元的利息。超市里咋存款呢?只见牟伟青持存折在一台黑色机器上刷了一下,输入密码后,她把当月300多元利息交给超市负责人李建民,李建民从自己的结算账户上转出相同数额,机器打印出存款凭条,这笔钱就转到小牟的存折上了。“这台黑色机器名叫‘农村金融自助终端’,也是咱农村的ATM机。”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潍坊农信加快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构建集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于一体,涵盖支付结算、中间业务、电子银行、管理信息等服务功能的一流业务支撑平台,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电话POS布设力度,全面推广金融服务进社区、财富在手卡、网上银行等业务的推广力度,迎合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和层次化需求。

  农民自助服务终端,足不出村可办理业务。农民自助服务终端是农村地区一种新型服务设备,依托查询机自助设备,在其查询、转账、缴费等基本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现金存、取业务功能,是“加强型”的有人值守查询机。农民自助终端具有两种基本操作方法:一种是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转账;另一种是设备管理员与客户之间的转账。客户只需输入密码确认,即可完成业务操作的全过程,有效解决了多数农民客户不会操作自助设备的问题。

  在具体推广过程中,按照“科学布放、有序发展、注重效益”的原则,制定各类自助设备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在繁华地段和业务量大的营业网点加大布放力度,有效减轻柜台压力,加大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密度,为农村客户方便快捷地办理金融业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自助终端安装在农民的“家门口”,打破了门市服务的空间、时间限制,成了“有人值守的24小时自助银行”,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自助办理存取款等基础性金融业务,省去了农民长距离往返金融机构的时间和柜台排队办理业务的时间,深受农民欢迎。通过自助终端可随时查看各项政府惠农补贴资金是否到账,随时办理资金补登折并支取补贴资金,各项惠农资金可以及时兑现到农民手中。同时,自助终端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传统的支付结算观念,部分现金支付业务已经转向用自助终端转账支付,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财富在手卡,实现随时随地可转账。财富在手卡即利用移动(联通)等通信网络在客户移动电话SIM卡上安装芯片,在不影响客户电话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集辖内转账、跨行实时汇款、自助缴费、查询等多种非现金支付业务,具有实时在线、功能全面、交易快捷、安全可靠的优势。一是即需即用、方便快捷。财富在手卡系统基于移动通信网数据传输实现,可随时随地实现农信各类账户资金交易情况的查询,跨行转账、手机话费充值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二是无需排队、便捷高效。由于传统银行在处理用户的需求时,大部分都是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速度有限,而财富在手卡采用点对点的信息传输方式,线路资源更加丰富,通常手机银行信息反馈在5秒左右,速度快捷。三是安全性高、三重保护。财富在手卡通过手机与银行点对点接入,不需上网,有效避免网上银行的安全漏洞,更有登录密码、交易密码、账户密码等三重密码保护,有效避免了因手机丢失等影响用户资金安全。财富在手卡拓宽了农村信用社的结算渠道,客户凭借财富在手卡可实时自行办理跨行汇款业务,且不受时间、地点、金额的限制,在全省农信系统进行自助转账,满足了货到付款和实时转账的业务需求。

  齐鲁惠农一本通,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农民手中。自2006年开始,农村信用社作为唯一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开始代理粮食补助、独生子女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库区移民补贴、村干部报酬财政补助资金、分散供养农村五保户财政补助经费以及各级政府对农民的其他补贴资金等业务。通过“齐鲁惠农一本通”,将惠农补贴直接支付到农民在信用社开立的账户上,真正将国家惠农、利农政策及时落到实处。目前,潍坊农信系统共为全市农民办理“齐鲁惠农一本通”存折260万本,涉农村镇达到了每户一本以上,确保广大农民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代理新农保,为落实惠民举措提供便利。新农保工作是国家惠民、为民的一件大事。为真正将新农保工作做成树形象、添光彩、促发展的大事、好事,潍坊农信在代理新农保工作上认真落实了三项便民措施,全力服务新农保代收工作。一是在代收新农保的各营业网点设立了专门的营业柜台负责新农保代收工作,对于部分辖内村庄多的网点,还在营业网点设立大堂经理专职负责疏导,协助新农保联络员填写现金缴款单,提高了新农保代收业务工作效率。二是按照农民生产作息时间,及时调整营业网点营业室时间,中午正常营业、下午延长扎账时间,确保各村收缴的新农保资金当天收缴当天入账。三是对偏远的村庄上门负责押运新农保资金工作,统一安排车辆负责押运,确保新农保资金安全。

  “春雨工程”谱写农信大爱

  进入6月份,天气持续高温,田边地头乘凉避暑的人开始多起来。在昌邑市龙池镇东白塔村,笔者却看到一幅忙碌景象,村民们正在为地里浇灌。刚忙活完的村民李希伟同笔者说道:“现在不怕天旱了,有信用社给我们打的‘金惠农’水泉,什么时候地里干了就什么时候浇。”

  村民口中的“金惠农”水泉,原来是前期潍坊农信为缓解全市旱情,集中为村民打的抗旱机井。今年春,山东省降水量严重偏少,加之地域水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潍坊市出现了秋冬春连旱的严峻局面,土壤失墒严重,受旱面积达到480万亩,占到全部耕地面积的46%,直接影响到冬小麦等农作物的产量。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潍坊农信紧急行动,为民想办法、谋出路,帮扶农民缓解旱情。到5月末,全市已累计发放抗旱救灾款9.08亿元,发放低息抗旱贷款5000万元;打出400眼“金惠农”水泉,解决了当地农民饮水和农田灌溉难题。

  一面面锦旗。5月5日,昌邑市委书记马跃启、市长吕珊珊等一行5人,专程来到市农信联社,他们作为昌邑市63万人民的代表,带着父老乡亲的重托,当面送上昌邑市老百姓对农信的感激之情,同时代表昌邑市委、市政府感谢农信在关键时期解民之忧,感谢农信对“三农”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并亲自为市农信送上“关注民生情系三农、惠农清泉润泽万家”的致谢锦旗。昌邑市北部因临海,水咸地碱,当地机井普遍偏浅,用机井里的水浇地,庄稼只能种一年,第二年土层就会结块、硬化,不能栽种,当地的人们就这样一辈又一辈生活在盐碱地上,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吃上甘甜的井水也一直是他们遥远的梦想。为解决当地村民吃水难、用水难问题,昌邑农信按照市农信联社部署要求,历时20多天,花费13.6万元,为昌邑盐碱地村民打出了一眼“金惠农”水泉,井深达到246米,每小时出水量达50立方米,且水质极好,成为昌邑市北部地区最深的机井。在寿光、昌乐、昌邑、临朐等县市区,当地村民也纷纷自发到当地农信社送上锦旗,表达内心对农信的感谢之情。

  一声声致谢。为抢救麦苗,缓解旱情,全市农信系统组织确定“农信抗旱打井突击队”,加班加点加快打井进度。临朐县因地处山区,水层深、地质厚、水脉把握难,面临施工难度大、施工进度慢、打井费用高等一系列难题,每眼井都要打到200多米才能确保出水,然而越是山区人们对水源的渴望程度越高。为准确确定打井地点,确保井泉出水量,市农信联社领导亲自出面,与临朐农信工作人员一起,多次与当地县委、县政府沟通协商,与当地水利局经过半个月时间的反复探测,终于在旱情最严重、平均海拔最高、平均深度最深的15个村庄确定了15眼打井位置。3月13日,在城关街道寨子崮村举行了打井动工仪式,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辛苦劳作,大山深处第一眼“金惠农”水泉终于涌出汩汩泉水,霎时间,人们的欢笑声、响亮的鞭炮声,充斥在山坳间,大山深处的村民从此结束了徒步走山路挑水吃的时代。

  一项项举措。年初,根据越来越严峻的旱情形势,市农信联社高管团队分片包干,深入田间地头,准确掌握辖内春耕抗旱保苗信贷资金需求情况,制定了进一步做好抗旱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抗旱保苗的具体措施。经理事会研究,从费用中挤出1000万元作为打井专项费用,无偿帮助困难农户打井灌溉抗旱保苗,在辖内11个涉农县市区130个乡旱情严重的重点村庄打400眼“金惠农”水泉,解决了当地村民用水和农田灌溉难题。同时,在各涉农营业网点设立了“抗旱救灾贷款绿色通道”,把发放抗旱贷款作为支持“三农”的头等大事,全市农信系统压缩其他性质规模贷款,设立了5000万元专项低息贷款,执行人民银行最低基准利率,减轻农民抗旱负担,满足了农民抗旱资金需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潍坊农信推出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深入人心,已发展成为潍坊市规模最大、网点最多、最有活力、最有潜力、最有品牌影响力的银行之一。先后被人民银行总行,省委、省政府,省联社等授予全国支农先进单位、“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单位”、“金融创新奖”、“省级文明单位”、“四好领导班子”、“六型”团队、“四强”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