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秋德
通讯员王成波王媛
在全省成立首家街道级社会工作党委,率先实施民情巡访工程,建立全市首家街道级就业保障和社会救助平台……自去年以来,奎文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坚持把创新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干苦干、创新创业,为开发区打造一流省级特色园区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在2010年度奎文区街道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奎文经济开发区以突出的表现获得全区一等奖。
实施民情巡访让发展根基更牢
每到傍晚,家住开发区鑫叶社区的张翠琼总喜欢到附近的虞河边散步,因为在她向民情巡访员反映了河道里乱搭乱建问题后没过多久,这里就得到了治理。
开发区党工委负责人介绍说,开发区是奎文面积最大、企业最多、人流物流高度集中的区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如果不及时了解掌握和处理,会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开发区本着“服务民情、速递民生、和谐维稳”的理念,探索实施了以“矛盾纠纷排查、社情舆情搜集、开展民生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民情巡访工程,把工作“触角”全天候、全领域延伸到了最基层,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和发现的隐患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和处理。自实施民情巡访工程以来,他们已处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300多件,成功解决296件,一次性化解率达96.6%,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真心便民惠民让群众满意度更高
奎文经济开发区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体制机制还在不断理顺完善;同时,因为所辖面积较大,许多群众在办理事务时费时费力。
开发区党工委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年活动,坚持“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的理念,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救助、就业保障等问题。加快资源力量和职能部门集约整合,在四大网格化社区成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了就业保障中心、社会救助中心、人口信息中心、群众诉求中心等,改造建设一批“村改居”社区服务示范点,真正形成公共服务“一扇门”办结新格局,实现了社会管理服务全程化、全方位、全覆盖。
目前已有效解决100多个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为100多名各类人员成功安置工作,受理群众诉求76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8%。
扎根“两新”组织让党组织影响力更大
开发区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已有300余家,占奎文区总数的40%以上,但在这些“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覆盖率较低、战斗力不强的局面。针对这个实际,开发区党工委成立了全省首家社会工作党委,大力开展“三诺三联三组建”活动,在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通过开展“困难面前有党员、关键岗位有党员、科技攻关有党员”,“争创党建示范基地、争做爱岗敬业模范、企业主争做服务社会先锋”等系列活动,极大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到目前,“两新“组织中党员人数已达到156名,共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300多条,组织科技攻关30多项,培养技术人才和入党积极分子70多人,培养一线熟练技工40多名,协助招工300多名,受到了广大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普遍认可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