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贺德良)近日,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孙膑拳榜上有名。这是安丘市第一个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潍坊市第一个武术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孙膑拳是以战国军事家孙膑的名字命名的中华古拳,流传于山东各地,安丘市是孙膑拳的主要流传地。孙膑拳技术和理论体系完整,以孙膑智慧为文化内涵,融涉孙膑兵法思想,具有散手、武术精华之特点。孙膑拳在安丘的传承可推至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孙膑拳又名“大架拳”、“长袖拳”。“象鼻拳”、“蹒跚步”是它的独有特征,动作古朴雄浑,强调内外兼修,尤重技击,内容有32手(中架)、64手(小架)、96手(大架),另168手为散手。技术上,常以侧身应敌、放长击远、巧打连击;战术上,以“空、诓、虚、实、晃、活、巧”为主,以假动作迷惑对方,让对方真假难分,虚实难辨,以利于击打对方。孙膑拳流传至今,有史可考的已历经六代,其传承谱系完整、脉络分明、可证可考。孙膑拳第五代传人、安丘人刘海港多次获得孙膑拳比赛冠军,是新时期积极推广、普及与弘扬中华传统武术的时代先锋,是孙膑拳的代表性传承人。据悉,目前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121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