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晓芳刘伟
市民政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为目标,坚持用心服务、公平服务、依法服务、创新服务,把主题实践活动落到为民服务的每一个细节。
精细管理,打造高效队伍。在实践活动中,市民政局认真梳理每项民政工作业务流程,对各项业务工作形成规章制度,实施项目化推进,精细化管理,努力争创全省全国一流水平。每半年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坚决纠正工作效率低下、相互推诿扯皮等问题。建立联系群众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两个县市区、两个镇街、两个社区、两个特困户,每季度解决一两件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每月到镇街和村居调研时间不少于一周,每季度撰写一份调研报告。局党委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建立“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岗位、重点资金的管理,着力打造为民务实、办事公道、作风优良、责任明确、廉洁高效的民政队伍。
强化督查,确保服务实效。充分发挥城乡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和平台作用,将“12343民生万事通”呼叫中心全面引进社区,综合利用新闻媒体、手机短信、信息网络、咨询电话等手段,努力让每一名群众都熟知向民政部门和民政干部反映诉求的渠道和方法,组织开展一系列民政政策和业务宣传活动。强化基层民政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在每个镇街建立民政办公室。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通过话费补助和误工补贴方式,每村确定一名民政工作联络员,承办民意调查、资料统计、款物发放等工作,为群众代办服务。每年两次组织全市民政事业发展、落实和创新情况观摩点评,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年开展两次视察活动,对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规范机关日常工作行为,狠抓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每年对全市民政服务窗口组织4次明查暗访,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从快从严查处。
落实政策,提升群众满意度。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为目标,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30元,全市城市低保平均补助水平达到每人每月190元以上。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到2600元和1800元以上。下拨旱灾救灾资金200多万元,保障受灾困难群众生活。一季度支出医疗救助金1782.1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8.1万人次,实行了“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每月开展一次慈善救助行动。抓好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等惠民工程建设,年内每个县市区建成1处社会福利中心,每个镇建立1处多功能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成立了局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对各项民政工程实行集中监督管理,确保把每项工程都建成阳光工程、廉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