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晓芳刘伟通讯员范华王伟
初夏时节,草木葱茏。踏入凤城大地,发展热潮随处涌动,磅礴气势激奋人心。清正廉洁,干事创业,已成为党员干部的共同追求;科学发展,奋勇争先,已成为高密发展的时代强音。
反腐治庸干部作风见实效
作风实,事业兴。高密市审时度势,提出以“反腐治乱、惩懒治慢”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冷、浮、庸、奢、散”等问题。
高密市坚持靠发展引领思想,以事业凝聚人心,大力弘扬“小康河精神”和“两街三路精神”,全力铸造“用心用力、认真办事、真抓实干、攻坚破难”的干部作风品牌。该市广开言路,开门纳谏,征集各界对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8大类300多条,并逐一进行反馈,认真督促整改。出台《关于加强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六项规定》,进行4次明察暗访,对9名违反规定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处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包靠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责任制,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先后出台54个支持性文件,对287个企业或项目分别制定了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倾听民声搭建干群连心桥
该市以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农村政策大调研”活动。从28个部门抽调180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实地走访村居633个、群众6585户,共排查梳理出土地管理、惠农政策落实、农村社区建设等10个方面22类400多个问题,收到意见、建议112条。针对排查梳理出来的问题,多次召开调度会,召集有关部门集体会商,反复研究,并逐一制定解决方案,目前80%以上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85条意见和建议被采纳。据统计,该市12个工作组已先后帮助困难群众860人,为群众办好事1280件,受益群众达7.6万人。“民声在线”成为倾听民声新渠道,一年来收到帖子8000多条,答复率97.2%,群众满意率98.1%,被群众形象地称为“网上信访局”。
惠民工程注入发展新活力
高密市坚持“工业立市、企业兴市”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以投入促调整、以调整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思路不动摇。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以“两街三路”和城区17个片点为重点,实施城中村常态化改造,城区商居设施综合改造550万平方米。新建成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五馆,提升了市民生活品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该市还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建成107个农村社区,打造出了“2至3公里便民服务圈”。以社区为依托新修农村道路2500多公里,实现了城乡的有效连接。历时4年总投资1.9亿元的除氟改水工程,使60多万农村群众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饮用高氟水的历史。环境的提升,极大地推动了高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1至4月份,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26.7%。今年以来,已新引进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69个,总投资145.3亿元。